• 92阅读
  • 0回复

走向定居的哈萨克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3
第4版()
专栏:

  走向定居的哈萨克人
  本报记者 王安 夏格尔
草原变了样牧场起新村
天山西部巩乃斯河上游,是一片肥美的草原。哈萨克人过去春秋两季,都在这里牧放畜群。几年前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春天,这里上万顶哈萨克帐篷,沿河两岸星罗棋布;夏天,哈萨克人都随着畜群转移到深山游牧去了。这里剩下的东西只有寥寥无几的几间土房,和零零散散的几片无人照管的庄稼,草原上显得寂寞、冷清。旅行的人路过这里,如遇到草原上特有的狂风暴雨,往往连一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
今年夏天,草原上却非常热闹。昔日哈萨克人饮马的巩乃斯河两岸,出现了一处处田连阡陌、鸡犬相闻的新村。村外,碧绿的小麦、玉米一眼望不见边;村里,宽阔笔直的街道两旁,排列着几十座、几百座玻璃窗房舍。这些房舍修建的虽很简陋,但刷得粉白。沿河走去,到处都在修盖着新的房屋,有的墙土还没有干,有的正在打着围墙。新源县定居得较早的卡拉阿希村九十户牧民中,二十户没有房屋的今年都盖了新房。加禾拜克老爹七十多岁了,盖房缺少人手,邻近的生产合作社就派人去帮他盖。一位白胡子老人告诉我们:原来游牧在巩乃斯河上游一万多顶帐篷的哈萨克人,近四五年来盖房定居的总共有八千户。河两岸牧场上已经出现了几十处从几十户到五百多户的大大小小的哈萨克新村。
生产发展的花 生活改善的果
过了千百年住帐篷、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哈萨克人,盖了房子定居下来,参加农业和副业生产,过着有文化的生活,这是草原上极其深刻的变化。我们在草原上也看到一些倾颓的土房子,据说那是若干年以前,反动统治者强迫牧民定居时修盖的,以后牧民由于生活困难,不得不仍然游牧在外。房屋没有人住,就日渐坍倒。为什么在近四五年来,哈萨克牧民大批自动的盖房定居呢?新源县一区二乡乡长都斯木汉回答记者说:在他领导的那个乡里,刚解放的时候,零散的耕地不过五千亩,定居的人不过二十户,今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已经超过了一万四千亩,平均每户哈萨克牧民已有三十多亩耕地和二十几头牲畜。牧民买里格衣扎拉,过去是一个只有一匹马和一头牛的贫苦牧民,解放后,人民政府贷给他十五只羊,1951年他才开始种一些庄稼,到1956年时,大小牲畜已经发展到近三十头,耕地四十亩了,一年能收两千多斤粮食。牧民看到了经营农业生产的好处。现在,这个乡的五百多户拥有耕地的哈萨克“牧民”,已全部盖了房子定居下来。
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也促进了牧民的定居。卡拉阿希村光明生产合作社主任沙纳特的两间房子里,就摆着两张木床,一只箱子,还有被褥、衣服、瓷器、茶炊、缝纫机等。这些家具,几乎都是最近几年新添置的。他说,解放前他一家人一顶帐篷搬家时,只要五头牲畜驮;现在家具器物一顶帐篷放不下,七头牲畜也驮不了,他笑着说:“现在也不想搬家,也搬不动家了啊!”
  合作化给定居铺平了道路
巩乃斯河两岸的哈萨克牧民从1953年就有人盖房子,开始定居下来。但是,当时少数“定居”的牧民在夏季又不得不到深山去牧放牲畜,常常随着牲畜游牧几个月,而荒芜了农田。1956年大规模的合作化运动在草原上开展起来以后,才解决了农业牧业生产不能同时兼顾的矛盾。合作社开展了多种经营,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同时也抽出劳动力大量修建房屋,成批的牧民也就真正定居下来。卡拉阿希村1956年只有十二户牧民“定居”,1955年组织了合作社后,今年九十多户牧民已全部定居。阿希期阿訇去年没有入社时,夏天为了赶着自己的十头牲畜到夏季牧场放牧,三十一亩庄稼因为没浇上水,几乎全部旱死,只收了四百五十斤粮食。今年他早早参加了合作社,牲畜由社里放牧,他参加了社里的农业生产,盖了三间新房子定居下来。光明生产合作社的一百多户社员没有入社以前,家家户户夏天都在深山游牧。今年,全社的一千五百多头牲畜由九户社员组成的畜牧队赶到深山去游牧,其它大部分社员都定居参加了农业、林业、养鸡、淘金等多种生产。光今年新开荒地就有六百多亩,全社三千七百多亩地计划要达到亩产粮食八百斤,林业收入就等于二百多只羊,农业和副业的收入大大地超过了牧业收入。这个社成立两年多以来,除了给没有房屋的八十多户社员盖了房屋以外,还修了办公室、学校、俱乐部、仓库、图书室和招待室等公用房屋。
新生活新风俗
定居了的哈萨克牧民,已经开始过着一种崭新的生活。完全定居了的卡拉阿希村,九十多户牧民的五十多个学龄儿童都上了学校,四十多个初小学生上了本村生产合作社办的学校,十六名初中生和高小生每天骑马到新源县城里上学。我们走进光明生产合作社女社员艾里木汗的家,老妈妈正在玻璃窗前绣着一方花头巾,笑哈哈地听她刚从小学毕业的女儿欧姆特汗读着苏联哈萨克诗人江布尔的诗集。两间住房上下粉刷得雪白,显得明朗、宽畅、凉爽。艾里木汗过了四十多年游牧生活,她说那种跋山涉水的生活,特别是妇女在搬家时又要照管孩子,又要拆帐篷、搭帐篷、挤奶子、做饭……那种生活,和今天简直不能比。(附图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一区二乡,是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新建起的一个大村落。这个乡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牧民定居了下来。图为这个村新盖的一部分房舍。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