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打破“定局论”争取更大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4
第1版()
专栏:社论

  打破“定局论”争取更大丰收
现在立秋已过,各种秋收作物开始进入生长的后期。为了争取秋季大丰收,目前需要继续努力,加强对各种作物的后期管理。但是,按照我国农民相沿已久的老习惯,一到农作物的生长后期,农民们就不愿再在庄稼培育上面下工夫了,正像旧的农谚所说的:“立了秋,挂锄钩。”据说到了农作物的生长后期,收成是丰是歉,已经算是“定局”了,再下工夫,也不可能改变局面了。这种“定局论”直到现在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最近各地在加强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定局论”的思想障碍。有些人看到今年秋收作物的生长情况比往年好,就自满起来了,认为今年秋季“丰收已成定局,增产十拿九稳”,企图放松对秋收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因此,打破“定局论”,批判自满松懈思想,做好对于秋收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是当前争取全面大丰收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定局论”者的看法相反,农业生产上的促进派坚决认为:秋季究竟能有多大的丰收,目前并没有定局,在争取秋收作物大丰收方面还大有可为!
由于广大农民前一阶段的紧张努力的结果,现在全国各地各种作物的确生长得很好,根据目前情况看来,如果没有特大灾害,秋季作物可望全面丰收。但是,要说全面丰收已成定局,却为时尚早。因为现在还只能说秋季大丰收的可能性正在向着现实性转化,但是还没有成为现实。特别是南稻,现在刚插秧不久,各地的晚秋作物也刚刚播种,这些作物现时正在生长的盛期。而目前又是秋蝗和三化螟容易为害的时期。许多地区雨季已到,天气变化很快,洪涝灾害和病虫害随时都可能发生,稍一疏忽,就会使生产受到损失。所以要最后实现秋季全面大丰收,还需要人们继续付出很多劳动。我们还要看到,不论哪个地方庄稼的生长情况都不是平衡的,不仅不少的合作社里还有生长不良的“三类苗”,就是在庄稼生长最好的农业社的田里,也有小量的生长不大好的庄稼。只有通过辛勤的培育管理,消灭“三类苗”,使一切生长较弱的庄稼都旺盛地发育和丰满地成熟,秋季才能有更大的丰收。加强秋季作物后期管理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农作物由萌芽到成熟,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生长过程,那么从播种到收获,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决不能中断。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仅要过前期的保苗、壮苗的关,还要过后期的促进孕穗和结实、促进成熟的关;不论前期或后期又都要过战胜自然灾害的关。所以后期管理对于农作物的收成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系很大。从前农民之所以越到后期越放松甚至放弃田间管理,固然是因为受旧习惯的束缚,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在旧的生产关系重重束缚之下,缺乏充分的资金和劳力,不可能多加工。现在,社会生产力解放了,在农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的时候,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时候,难道我们还应该被旧时代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束缚自己的手脚吗?在新的时代,种庄稼也应该有新的种法,反映旧时代农业生产的狭隘经验的谚语,也应该由更符合客观规律的新口号所代替。比如旧的农谚说:“立秋以后,寸草结籽。”意思是说,立秋以后,任何人为的努力都无法改变庄稼的发育状况了。现在,请听河南省开封等地最近提出的争取油料丰收的口号:“油料作物不收,管理工作不休!”从前人们管理庄稼,能锄上三、五遍就以为满不错了,可是现在不少地方却提出这样的口号:“中耕锄草不论锄,根本消灭三类苗!”这些新的口号,反映了新形势下的农民们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向自然界夺取大丰收的坚强意志。
现在一般地区离秋收只有两个多月了,时间这样紧迫,显然,要及时而有效地解决当前生产上的大大小小的迫切问题,就必须到田间去,而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大家都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抓好秋粮田间管理的通知,就是在8、9、10三个月内省、地、县、区、乡、社六级干部会师深入田间,和农民一起,搞试验田、丰产田,做好秋田管理工作,不实现全面大丰收,决不离开田间。现在江西、四川、河北、山东等地已经在按照中央通知的要求去做了,其他地区也需要马上调集队伍,分路开到田间,广泛展开活动。
经验证明:发动群众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块田一块田地进行田间检查和评比,发现生长不好的田块和农作物,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山东省提出:在秋田管理中开展以追肥为中心的“六无”运动,即无缺苗断垅、无水旱灾害、无瘦田薄地、无杂草、无病虫害、无三类作物。这个运动广泛开展起来,就可以解决过去所不能解决的消灭低产田的问题。云南省富民县进入中耕阶段以后,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两次消灭三类苗运动,已经把落后田消灭了。但是这个县的农业社没有因此自满,又继续在好稻田里一丛一丛地查落后苗,查出后就追施速效肥料催苗快长,使禾穗颗粒饱满。全县用六天的工夫就这样育壮了好几千丛落后苗。四川省泸州专区各县普遍采用“田间看病,对症开方,马上吃药”的办法,收效很显著。许多农业合作社原来以为今年晚稻栽得又早又密,底肥也足,丰收没有问题,因而不重视田间管理,经过逐田查看,就发现晚稻缺窝缺肥,特别是螟害很严重,于是人们立即警惕起来,加紧抢救这部分晚稻。这也说明,组织群众性的田间检查评比,是最有效地克服“丰收定局论”和松懈情绪的办法,从而也就能大大推动田间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今年各地秋收作物有许多跟往年不同的特点,是群众过去所不熟悉、不习惯的,这就要求深入到田间的各级干部同群众一起研究,及时总结先进经验,迅速加以推广。河南省洛阳专区在7月下旬曾经召开了一次棉花丰产会议,参加会的各地农业社代表起先对于棉田后期管理有顾虑,经过讨论,介绍先进经验和实地参观,许多困难都解决了。例如有些人曾经认为密植的棉花到了后期,枝叶茂密,中耕会损伤棉花果枝,得不偿失。但是他们在参观了孟津县翟泉、金村两个农业社采用的“推株并垅”和一边分枝一边中耕的办法以后,原先认为后期不能中耕的问题便解决了。洛阳专区的这次会议还提出了许多好办法,比如“高额丰产棉田必须中耕到底,追肥到底,有草除草,无草松土,缺水就浇,缺肥就追,缺啥追啥,确保大桃攻熟,小桃攻饱,一个桃要顶两个桃!”我们应该把这种积极的精神和精雕细刻的做法贯彻到一切秋收作物的后期管理中去。
时间还有两个多月,1958年的秋季收成还没有定局,就是说,人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余地还大得很。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开始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农业丰收之“局”,最后是要由亿万人的英勇的劳动来“定”的。现在在田间管理上多一分努力,“定”秋季丰收之“局”就多一分保证。经过一个时期的巨大努力之后,等到全国各地到处都丰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秋季大丰收已经实现了,我们已经在1958年农业生产上赢得了全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