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第二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4
第3版()
专栏:

  第二课
  本报记者 周静宇 郭龙春
在全民大跃进的日子里,遵义县的党组织和干部们第一次领导全县群众办了成百上千的工厂矿山,学习了一套新的本领——办工业。现在,“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工业”,已是党委的日常工作;定规划,筹资金,建厂矿……这一套学问已经基本入门。可以说,他们已经学完了办工业的第一课,开始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
既要会建又要会管
大批厂矿建成以后,提到领导议事日程上来的第一个突出的课题,就是:怎样管理好新建厂矿,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
要管好新建厂矿,首先要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遵义县这些新厂矿的工人,大部分来自农业社。他们参加工业建设的热情一般都很高,但是对工业生产还不习惯。有的人在进厂的时候,还抱着不符合实际的小打算:进工厂比在农村安逸,当工人比当农民舒服。可是进厂一看,才知道工业劳动并不轻松。于是,有的人思想动摇了,个别人甚至开了小差。劳动纪律比较松弛。少数厂矿的管理干部因为生活条件差,工作中困难多,情绪也不够稳定。
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决定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一个爱厂、爱护公共财物、爱劳动的“三爱运动”。
爱厂——通过勤俭建国、艰苦朴素的教育和远景教育,号召职工忍受一时的不便,克服眼前的困难,树立以厂为家的思想,苦战三年,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爱护公共财物——说明新厂矿的工具设备等都来之不易,要树立集体观念,自觉地爱护公共财产。
爱劳动——主要是加强集体劳动的教育,反对自由散漫,号召紧密团结,遵守纪律,努力生产。
“三爱运动”的目标,是要促使新建地方国营厂矿的工人迅速完成由农民向工人阶级的思想转变,推动全体职工早日树立无产阶级思想。
在职工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县委领导各厂矿加强了生产管理。开始着重建立和健全劳动组织,然后逐步推行定额管理,组织生产竞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最近,各厂矿推广了“五定”、“四有”的管理方法。“五定”是:定时,定员,定量,定质,定料;“四有”是:人人有定额,个个有指标,月月有布置,旬旬有检查。
县委会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松林区脱氟磷肥厂生产走上正轨的过程。这个厂的情况可看作新建厂矿生产管理工作发展的典型。
这个厂从开始兴建到投入生产,基建工人也就是生产工人。他们从农村来到工厂,一看是一片荒山,吃、住都不方便,有人情绪就有些低落。加以开始的时候,劳动组织不健全,有的人便在工作时间睡大觉,甚至干脆跑回家去了。厂的领导人员过去没有办过工业,开始也感觉很伤脑筋。后来,这个厂在区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进行了编队分组,建立了检查、评比等制度,开展了劳动竞赛。厂的领导人员也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依靠群众,加强领导。工人情绪很快安定下来了。随着生产的增长,工人们看到“荒山变成万宝山”,“矿石一冒烟就变成人民币”,生产热情越来越高。他们还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把挖矿改为爆炸,把人挑改为木车运输,把手工装窑改为使用土法升降机……。每人的平均日采矿效率,很快就由一点五吨增加到二点五吨。
这个厂的事实说明:只要抓紧政治思想工作,依靠群众及时加强生产管理,新建厂矿很快就可以走上正轨。当然,现在遵义县地方工业的管理工作还不是尽如人意;但是我们相信,从遵义县各级党组织和办工业的干部的钻研精神看来,不用多长时间,他们就可以娴熟地掌握管理工业的本领。
向科学技术进军
学习科学技术,是这个县干部和工人的共同课题。
这个县过去连个技术员都没有。开始办工业的时候,不少人还弄不清什么是发电机、什么叫马达,有人还不懂得一吨是两千斤;定购设备的时候,买了鼓风机忘掉要马达,或者干脆只能说要“全套”……。经过摸索,经过发掘当地的技术力量,同时依靠上级和兄弟城市的帮助,这些困难已经克服了不少。但是,要保证大量新建工厂正常生产,要把一部分机器生产的骨干工厂办起来,就需要有大批的人掌握科学技术。
怎么办?上级支援少数高级技术人员是必要的。但是,主要的办法还是自力更生。这就提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问题。
遵义县领导方面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开辟了一条正确的“进军”道路。这条道路有人把它比作“速成识字法”。特点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培养技术工人方面,他们派到贵阳、贵定、重庆、上海、长沙等地有关工厂学习的,已经有三百五十人;有些人已经回来参加生产,并且用现场会的办法向更多的人传播了学来的技术。在本县老厂和试验厂训练的有八百多人。县里举办的一所半工半读的技术学校,六十名学员正在一个铁厂里学习冶炼等技术;以后县里还要办类似的化工、缫丝等技术学校。在厂的工人便通过师傅带徒弟、现场参观学习等办法,结合技术革新运动,提高技术水平。
干部们也很重视学技术。他们表示不仅要在政治思想上挂帅,还要在技术上挂帅。
厂矿干部一般每个月都参加生产半个月以上。许多原来不懂技术的人,经过苦心钻研,开始变成了内行。水浸铁厂厂长喻世昌掌握的技术,已经超过了一般炉师的水平。
县委会和县人民委员会的一些管工业的同志,也在结合实际工作向科学技术进军。县委分工管工业的刘绍乾同志早已读完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业基础知识”和“怎样认识矿物”等读物。
他们学习技术的主要方法是搞“试验田”。县委工业交通部和县工业局的干部,一般都是每个月拿出一半的时间下厂矿去搞“试验田”,一面研究工作,一面学习科学技术。
县委最近办的无烟煤炼铁“试验田”,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这个县先后已经建起一千一百多座土高炉。但是由于本县木柴少,木炭生产数量不足,普遍存在燃料缺乏的困难。许多新建成的高炉不能及时投入生产。刘绍乾同志和工人一起日夜苦战,试验用无烟煤炼铁成功。县委“试验田”和其他几个高炉的经验正在向全县传播,8月中旬就能基本上全面采用无烟煤炼铁。
显然,紧密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加上艰苦的努力,不用太长的时间攻下科学技术堡垒,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完全是意料中的事情。
到那时候,遵义县的同志们将会熟练而且深入地领导厂矿的生产建设。“外行”也就变成又红又专的“内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