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教学上走群众路线 土洋教授互教互学 勤俭办学半工半读 以场养校 以校扩场 邵东农业技术学校创造办学好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4
第5版()
专栏:

  教学上走群众路线 土洋教授互教互学 勤俭办学半工半读
  以场养校 以校扩场
  邵东农业技术学校创造办学好经验
本报讯 今年3月,湖南省邵东县采取“以场养校、以校扩场、办场与办学相结合”的办法,在董家湾县农场内办起一所农业技术学校,积累了很多办学的好经验。
这所学校由县委副书记李群任校长,县农场场长曾德勤任副校长。学校根据全县农业生产的需要,设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三个专业,共五个班。有男女学生二百四十一人,教师十二名。教师中除了五名是由县农业局调去的中级农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够得上“科班出身”外,其余都是农场里的饲养员、嫁接员、种水稻的和种西瓜的工人,都应该算“行伍出身”。同学们把“科班出身”的老师叫“洋教授”,把“行伍出身”的老师,叫“土教授”,讲课是“洋”“土”结合,课堂教学和田间实习相结合。四个月来,学生在文化、技术方面都学的很好。期中测验的结果,二百四十一名学生中,平均成绩在八十分以上的占40%,不及格的只占1.2%。对于学过的专业,一般都能说能做。
这批学生大都具有高小毕业程度,一般在农村参加过一年以上的生产劳动,因此他们不仅学习热情高,而且有很好的劳动习惯。到目前止,一般都做了四百多个劳动工分。农场的全部生产任务,包括五十五亩水稻、二百一十五亩旱土、三十七亩果园、七十亩果苗、四十一头乳牛、五十头猪、八十箱蜜蜂都由学生包起来,经营管理得很好。早稻比去年增产两倍,果园、旱土作物也可望丰收。
邵东县开办农业技术学校的基本经验,首先是政治挂帅,发动群众,来解决教学上所碰到的困难。在开学后的头两个月,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常常碰到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难题,老师们也无法解决,影响教学进度。有一次,经济作物班的学生在养蚕实习中,对于养蚕室的通风换气问题、饲料问题,发生争执,意见分歧。学校党支部和教师共同进行研究,决定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从辩论中找寻答案。于是开了一次课堂讨论会,一场辩论后,意见趋于一致,问题也解决了。他们在教学上逐步摸索出“课堂教学、生产实习、课堂讨论、总结提高”这样一种走群众路线的先进教学方法。由于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经济作物班学习芽接时,七天实习中,每人每小时芽接五十多株,成活率在83%以上,赶上一般技工水平。老师们普遍反映:如果按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学三年也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其次,洋土结合教学,互相协作,取长补短,效果很好。不仅克服了过去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而且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分子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目前,这个学校洋土教学结合的形式有三种:一、共同备课,相互充实教学内容。二、课堂教学上的协作,土教授为洋教授作技术操作表演,洋教授为土教授绘图、整理讲课提纲。三、在生产实习上,共同进行指导,总结经验。
第三,这个学校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也很好。一般学生都能做到生产自给。家长们很满意。
中共邵东县委最近总结了这个学校的办学经验,决定在今年秋后扩大一倍,发展到五百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