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十年碱洼变乐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4
第7版()
专栏:匈牙利通讯

  十年碱洼变乐园
  本报记者 杨嚣基
汽车从匈牙利东部的得布勒森城出发,向西略偏北走,地势逐渐低洼,人烟逐渐稀少,大约半小时后,便到了东运河。过了运河桥,就是霍尔托巴吉洼地。
关于霍尔托巴吉,过去流传着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那时,它是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荒漠,其间仅静静地横卧着霍尔托巴吉小河沟和沟边的一家“古老”酒店。
霍尔托巴吉原是一片低洼地,面积有五、六万霍尔特(每霍尔特约合八点五市亩),因历年遭受蒂萨河泛滥淹浸而变成了碱地,草木也稀少。蒂萨河经过修治后,虽不大受水淹了,但却又干旱龟裂。水多时无法排水,缺水时又无法取水,这就是这块地区的致命伤。这里种什么粮食都很少有收成,所以一直只用作放牧区。没有人在此长住。
解放前,水草较好的地段,尤其是在霍尔托巴吉河两岸附近,都成了地主们的势力范围,别人不能随便到那里去放牧。每个地主都有成百头牛、马或猪、羊,由牧童来看管。
“三只小羊在我们身边,
由三个牧羊人看管;
带铃铛的羊儿走在最前面。
嗨!不碰擦脚板(注一)的不是牧羊汉!
“高地(注二)烟囱在冒烟,
让羊儿们任意跑散,
管它们呢!
我喉咙里卡住的面包干还没有咽完!”
这是当时牧羊人的歌。牧羊人不论风吹、日晒、雨淋都得呆在这片荒碱地上。他们恨透了地主,当他们啃着硬面包,看到地主庄园的烟囱冒烟的时候,就唱起这支描述他们的苦难和心情的歌来。
这便是解放前的一幅图景。
但现在却完全变了样子了。
运河水在静静地流。这条在去秋才修成的河道,长约一百公里,其中有六十公里环绕着霍尔托巴吉。这条河和在解放后挖深挖宽了的霍尔托巴吉河,像是两条大动脉一样,使大部分的碱荒地复苏了。
这里是一个好牧场,牧草长得很茂盛。有的地方,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上了玉米,地头都有灌溉渠。种在水浇地上的玉米在烈日下好像每一分钟都在唰唰地生长。
有的地方种的是水稻。据说匈牙利以前是不种稻子的,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种植,部分种子是从中国来的,霍尔托巴吉就是全国试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从碱荒地改良成稻田,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
在公路附近种有防风林,尤其是在霍尔托巴吉河附近的庄稼地上,每隔数丈就有一道林木,像一堵堵墙一样,既美观,能防风沙,又保温暖。
从解放后到现在,在霍尔托巴吉已建立起了六个国营农场,有数千名农业工人和专家在这里工作。听说不久还将在这块地区的西面开辟西运河,那将更可加速这块地区西部土壤的改良工作。
我们访问了霍尔托巴吉河两岸的波尔梭什和奥霍特国营农场。波尔梭什农场有一万五千五百霍尔特土地,其中有八千霍尔特为耕地。农场已建立了十年,现约有职工一千二百人。仅在去年一年中,这个农场供应了国家九火车皮的粮食、四车皮羊毛、三车皮牧草、十二车皮鱼、十二万只鸡、四十万个鸡蛋和三十万公升牛奶。
奥霍特农场主要是培养种马的。开始只有三十匹马,现在除卖掉的二百多匹外,还繁殖了二百六十九匹良马。
这片原来的碱荒地已一天天地变成了乐园。这里已建立了六所小学校,每个农场还有自己的托儿所和俱乐部,新的职工住宅日益增加。人们一天天地过得更幸福了。就拿放马工人巴德纳尔·居拉来说吧,他今年四十六岁,已放牧了二十七年。想起了过去和现在,他说: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不能相比啊。从前他曾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里放马,夜里同样露宿在野地里。有一次一连下了几天雨,几天都穿着湿衣睡。但是现在他不但不是睡在人家的屋檐下,而是睡在很好的住宅里,有电灯、自来水,还有无线电收音机。
现在,霍尔托巴吉河边的那家“古老”酒店,已是国有的了。每到黄昏,工人们下班后就常到这里喝啤酒,引吭高歌:
噢!你这富饶的
霍尔托巴吉河,
你哺育了多少穷人啊,
你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注一)指放羊人脚板上常沾着许多泥土,走路时总要左脚碰右脚,借以把泥土拨掉。
(注二)地主们住在高地,这里就是指地主住的地方。(附图片)
这里昔日是碱洼地,今日已成为沟渠纵横的肥沃田园。图上在渠道里行驶的是匈牙利制造的水泵船。这种船三小时内可以在八公顷土地上降雨达二十一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