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不毛之地变良田 新疆前进一社有了根治碱地的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6
第2版()
专栏:

  不毛之地变良田
  新疆前进一社有了根治碱地的办法
本报乌鲁木齐讯 记者杨克现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阗县拉斯奎乡前进第一社的维吾尔族农民,大战了一冬一春,一步登天地把盐碱地改造成为良田。今年夏收作物一千五百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四百斤,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的指标,并出现了十亩亩产一千多斤的纪录。
自治区各族农民种植的土地,有不少是盐碱化的土壤,而昆仑山下的拉斯奎前进一社土地,属于盐碱化最严重的一类。这个社共有耕地三千一百七十二亩,其中98%是盐碱地,而重碱地竟占到66%以上。群众形容这些土地是:“野草难生长、种子收不回”“赤脚走过重碱地,脚底脱去两层皮”。千百年来,维吾尔族农民一直与碱地斗争。但在解放前,轻碱地每亩年产量只有一百来斤粮,重碱地只有三、五十斤。
农业合作化以后,这里的维吾尔族农民使用了新式畜力农具,精耕细作,增施肥料,生产年年提高,1957年前进一社被评为和阗县二等模范社。但是碱害并没有根治,这一年小麦亩产一百八十斤,早玉米亩产二百斤,晚玉米七十六斤;一百八十亩重碱地亩产只有十七斤玉米,新开四百亩荒地,颗粒未收。
去冬今春和阗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时,这个农业社就根治碱害的工作,鸣放了六百多条意见,把土壤改良工作作为今年增产的首要关键,提出了“苦战两年改变碱地面貌”的口号。但是治碱的措施还停留在压沙、施肥、冲洗、泡水等表土治碱的办法上。驻社汉族干部任崇礼为此到处向人借书,不知翻了多少书报,终于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了挖排碱沟可以治碱害的办法。他便和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共同研究,发现当地碱地全在低洼地方,而河边高出河床的五十多亩地全部没有碱害。这样大家肯定了拉斯奎地方要彻底治碱,必须大力挖掘排碱沟,降低地下水位,把过去表土治碱和地下排碱根治碱害结合起来。就在严寒冬天,维吾尔族农民苦战了十一昼夜,挖掘六万多方土,在一千五百多亩春麦地里挖了共长八千多公尺的四条排碱沟。春播前后,农民又把这些土地用水洗了一遍,每亩铺上墙土和房土三万多斤,肥料一万五千斤到四万五千斤,深耕十五到二十公分,播种量也从原来每亩十八斤加到二十二斤以上,并贯彻了其他农业先进措施,使小麦获得了丰产,秋田玉米生长更为茂密,全面丰收大有希望。
经过了这一次根治碱地的胜利,拉斯奎乡的维吾尔族农民已经从半信半疑到坚信人是土地的主宰,只能征服碱地、不能屈服于碱地的真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