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青年妇女踏出了千斤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6
第7版()
专栏:

  青年妇女踏出了千斤路
陕西省渭北高原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土质瘠薄,产量不高。但是,就在这个地区,两个年轻的姑娘和一个青年妇女,却在澄城县赵庄乡齐放农业社插起一面红旗,创造了回茬小麦亩产一千零二十二斤的高额丰产纪录!
去年秋天,十八岁的雷惠芳完小毕业了。当时因为婆家缺少劳力(爱人在部队工作),她这个没过门的媳妇,就住在婆家劳动了。春天,社里开始整风,人人都在跃进,乡党委也号召团员们要带头搞试验田。雷惠芳积极响应党团的号召,和邻家两个团员汪秀娥和杨青芳,搞了三亩多丰产试验田。这一风声传出后,有些社员却把它当成了笑话。他们说:
“丢下笔杆子才几天,竟然也闹丰产了!”
该是追肥、春灌的时候了。社里还没动手,惠芳她们便拿上扁担、罐子到社员家里去掐水茅。天气热,水茅臭味大,连抬带浇,青芳和秀娥的心里发恶心。惠芳也一样,可是她咬紧牙关装硬汉。就这样,她们几乎把全队二十九家的水茅粪,都浇到丰产地里;接着又灌了一次水。
麦子起身了,她们三个整天钻在地里又锄麦,又拔草。社员们的意见也来了:这还行,要是都这样,社里的活要谁干!她们听到这话,心里的确不是味。后来一商量,先尽社里干,抽空再务丰产田。她们利用歇晌、吃饭的时间,先后锄麦五次,拔草三次。
麦子正成长时,忽然下了一次大霜,一两天,庄稼便半死不活地枯了一地。这简直是晴天一声雷。三个女青年心里凉了半截。在地里,秀娥和青芳先哭了起来,惠芳也站在一边掉眼泪。一些男青年看见了,还故意挖苦她们:“团员还没办法!每人拿一条花被子,也把霜防住了。”好心肠的老汉徐成子走过来,对她们说:“哭不顶啥,浇上一水还抵些事。”她们听了徐老汉的话,浇了一水,果然,麦子又欢实起来。再加上细心的经营管理,庄稼一天一个样子。
就这样,她们的试验田终于获得了丰收。三亩七分地,共打麦子三千七百六十多斤,超过全社小麦平均亩产量的十一倍。
(冯翊人)(附图片)
  肖林 赵志方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