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带来的新变化——介绍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8
第2版()
专栏:

  人民公社带来的新变化
  ——介绍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
  中共遂平县委副书记 赵光
河南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是由二十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于4月20日合并而成的。全社共有九千三百六十九户,四万三千二百六十三人。自从实现合作化以后,广大社员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充分地发挥了合作化的优越性,向大自然开展了顽强斗争,因而使农业生产量获得很大增长,小麦平均单产由去年的一百二十七斤,今年提高到六百五十三点三斤,全公社二十七个生产大队均已超过当地原来富裕中农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但是这种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建设需要和人民生活增长的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在生产继续跃进的胜利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提高生产的无穷潜力,提出了更高速度发展生产的要求。可是由于过去农业社的规模小,劳力少,物质力量不足等,许多方面出现了不能适应更加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需要的矛盾。因此,广大干部和群众迫切要求将原有的小社合并成大社。县委和乡党委及时抓住了广大群众这一根本要求,积极领导群众迅速地进行了并社。并社后短短的三个多月中,在农业、工业、水利建设、林业、牧业、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取得巨大的成绩。
在农业生产上,由于并社后集中力量进行加工施肥,消灭小麦三类苗,因而出现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四倍多的惊人奇迹,这就大大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干劲。由于大部分秋作物是在并社后,根据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了统一调整,使之更能充分的发挥潜在力,因而,目前秋苗生长良好,根据当前各种作物生长情况估产,全社秋季即可达到亩产双千斤的丰收。
在工业生产上,并社后的规划,是要在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建立各种小型工厂三百六十个。但由于公社建成后,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这就更加促进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解放,树立了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因而,在短短的三个多月中就大大地突破了原订的五年工业建设指标。截至7月份的统计,全社已投入生产的各种厂子共有二十二类、一千一百三十八个。过去谁都不敢想的炼铁、制造滚珠轴承等,目前也在卫星公社开始投入生产。
在水利建设上,公社未建成前,只有两个生产大队可以自流灌溉,现在已发展到十五个生产大队能够自流浇灌。
在畜牧业方面,过去都是分散放牧,根本没集中放牧的牧场,公社建成后,共建立了放牧的牛场十一个,羊场八个,猪场五十七个,鸡场十个,蜂场八个。
在商业工作上,全社共建立了三社合一的供销门市部二十个,代销店七个,大大便利了广大社员对于生产、生活资料的购买。
在文化教育工作上,全公社除原有公立小学十九处,一百一十五班,学生五千五百九十三人外,现有社办的工农大学一处,分十个班,八个系,共有学生七千七百人;技术中学一处,六班,学生二百六十四人;小学三十三处,三十四班,学生一千六百八十人,仅小学入学的儿童即达到全公社适龄儿童总数的93.9%。全社的文盲和半文盲,已有96.7%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现已转入高小班的五千二百六十人。另外,还举办了图书室二十一处,俱乐部二十一处,篮球场四处,歌咏队十八个,五百四十人,业余剧团八个。
为了保卫工农业的安全生产,全社又组织了二千四百八十四人的民兵队伍,并建立了有八百人参加的五个火箭连,二十个火箭排,作为民兵中的基干武装。
公社建立后,在生产和建设事业上,就由原来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到工、农、商、学、兵密切结合的进行多种生产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于这种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就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和广大社员思想上的变化。因此,这种由小社合并成的大公社,就不只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了,而是一个由工农商学兵联合组成的一个基本社会单位。因此,在公社的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等等方面,均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和提高。
首先,在公社的体制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将社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力归公社统一调配和使用,工、农、林、牧、副和供销、信用、文化、卫生、交通等一切生产建设事项归公社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制定各项生产建设计划和进行收益分配。同时,由于公社的规模很大,经营的事项多,分布广,因此,必须在公社统一经营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生产建设的需要,将公社原有的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适当地合并扩大,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主动性。在管理事项和范围方面,也必须根据有利于集中领导、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来适当地加以划分。同时,在财贸、信用等组织机构方面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即由公社建立供销部和信用部。供销部在国营商业的业务领导下,办理全社的产品销售与必需品的供应。信用部在国家银行的业务指导下,办理社员存款、贷款和全社资金的调剂等工作。
其次,在公社的分配制度方面。为了促进生产的大发展,鼓舞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巩固与提高合作化制度,并在生产迅速增长、积累大量增加的条件下,适当改善社员生活。因此,在公社的收益分配上,按照“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由原来按出工多少评工记分,一年二次预分、一次决算的分配办法,改为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分配办法。即:关于粮食部分,社内根据国家规定的口粮标准和社内粮食增产情况,按人口计算,由社统一掌握,分发各生产队,各生产队按以人定量标准发给社员食粮证,社员在公社食堂用饭,粮食部分凭证取饭,无价供应,菜金(油盐等)由社员自负。工资部分,根据每个社员的劳力强弱、生产技术高低、劳动态度好坏等条件,适当分级确定固定工资的数额。同时,公社再拿出相当部分的奖励费,按月按季进行评比奖励(一般是固定工资占80%,奖励费占20%)。
再次,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和健全公社内各级党的组织,并在现有党的组织基础上,再适当地发展壮大党的队伍,适当地调整配备各级组织的干部力量,改变领导方法,继续贯彻党委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的领导原则。加强党支部的活动,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和共青团员、妇女等各个组织的作用。加强党对广大社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积极培养壮大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队伍,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逐步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而奋斗。
(原载河南日报,本报作了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