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在废墟上建设了美丽的会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8
第3版()
专栏:

  在废墟上建设了美丽的会城
  中共新会县县委书记
  新会县县长   萧辉
新会县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西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以生产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也较发达的地区。县城设于会城镇。会城镇地居全县中心偏北,城区面积二点三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三万四千多人。
会城是一个很古老的城镇,抗日战争前曾有十二万人口,近一万间房屋。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残酷统治,这个县城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到1949年,人口只剩二万七千多人,其中失业无业者达八千多人,房屋被毁达三分之一以上。全城到处是瓦砾危墙,破房烂庙,遍地是垃圾粪便和一团团的蚊蝇白蚁,大小渠道一概淤塞不通,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疾病流行。当时,人们说会城有“十多”:“破产失业多,盗窃多,乞儿多,娼妓多,垃圾多,蚊蝇多,烟鬼赌徒多,残砖破瓦多,流行病多,死亡多”。
现在,会城完全变了样。这里,已经建设起十几个工厂,全镇消灭了失业现象,人人有工作,家家无闲人。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建设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几年来,相继出现了人民礼堂、人民医院、百货大楼、工人文化宫、人民文化馆、展览馆、妇幼保健院、托儿所、幼儿园等新的建筑。旧的下水道全部经过清理,新开辟了明渠一百多条,新建下水道三百多公尺、重建新建混凝土马路五千公尺。在城北一千多亩面积的废墟上,建设了大型的人民公园。园内有高级、初级和儿童游泳池各一个,有饲养着飞禽走兽和两栖爬行动物四十余种的动物园,有可供游客划船的风景湖,有儿童游乐场一个,各式凉亭八座,还有各式各样的果树,风景树和花圃、苗场。全城街坊之间的瓦砾场上另外建设了四十七个小花园。街道旁绿树成行,鲜花芬芳,它成为我国南方美丽的县城。
五个观点,一个方法
县委对会城建设工作的领导,也像对其他工作的领导一样,着重对干部进行了五个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勤俭观点、辩证观点)和一个方法(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教育,使干部懂得去发挥人的积极性,由积极的人去把一切消极的物化为积极的物来进行建设。
人民对建设自己的城市所想到的事情很多,工人们常说:“下了班没处去,要有个公园就好了。”青、壮年人爱好游泳,许多人都希望能有一个游泳池。人人都喜欢看戏,很想县里建设一个戏院,小孩也希望有个游乐场所,人民群众的这些要求都是无可非议的。
当县委提出要把会城建设成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城市,不少干部和群众缺乏信心。有些干部说:“一无钱,二无技术,三无材料,没有办法”。有些群众说:“政府提出要建设,当然会拿钱,怕什么?”县委抓住这些见物不见人的消极思想,在干部和群众中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在讨论中县委提出了全民动手,用穷办法,土办法,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利用废料旧物进行建设的方针,同时,引导群众进行了三查:一查建筑材料,二查技术力量,三查劳动力。通过三查,大家发现县城里旧的砖头、木料,可以大大利用,技术人材也可以从机关、团体、企业和社会人士中挖掘、抽调,至于劳动力,只要大家来动手,还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这样,大家的思想解放了,门路找到了,情绪高涨,信心百倍,为全民参加建设打下了自觉行动的基础。在扫平城北废墟,开辟人民公园的时候,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参加义务劳动,势如排山倒海。今年年初的卫生运动,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仅用二十天的时间,只花了九百元,就完成了以前估计要用几年时间,需要几万元投资才能根治的下水道工程。
用穷办法、土办法
会城的建设一开始,瓦砾堆便成了宝藏库。总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共用了旧砖破砖四千八百七十万块,占全部建筑使用青砖总数的91%;共用旧钢材一百三十吨,占全部建筑使用钢材总数的84%;共用旧木材七千四百七十立方公尺,占全部建筑使用木材总数的46%。至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石料,全部是从废墟里挖掘出来的。此外,还大量使用了破烂的混凝土块,旧木石雕刻,通花窗,陶瓷窗和旧瓦、旧筒等废弃的材料,估计共节省了建筑费用八十三万多元。
这些废物旧料,经过群众的精心设计,都在新的建筑中得到极其巧妙的利用。拿人民礼堂来说,这座占地二千六百八十平方公尺,设有二千三百多个座位的建筑物,用旧石料做成基础,用旧砖砌了墙身,用旧的大木料做了大型的构件,用零碎的旧木料做了楼板和活动椅,用旧木雕做了楼梯扶手的装饰,用旧石狮子做了礼堂门前的装饰。这样七拼八凑,不但花钱很少(按正常造价需二十五万元,实际只用去四万五千元)。以人民公园三个游泳池来说,总面积达六千二百平方公尺,混凝土的路面,砖石的池底和池壁,还有更衣室和休息廊,同样是用废物旧料建筑起来的,按正常造价需十二万元,实际只用了一万二千元。
会城有许多破烂的祠堂和庙宇,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原有的建筑,派了大用场。总计把祠堂和庙宇改建、扩建为厂房、仓库、职工宿舍、学校、办公室、医院、文化宫、酒家、幼儿园、电影院的,共一百余处。其中改建为工厂厂房的十余处。
新的建筑盖起来了,城市公共福利设施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也要改善。我们就组织木工、泥水工、油漆工等成立了两个美化家庭服务小组。一方面帮助居民清理室内废物,折价收购;一方面帮助居民修理房屋、家具、整旧如新。现在全城经过美化的家庭共有二千八百余户。对国家说来,挖掘出许多建设上和工业生产上有用的原材料;对群众说来,没有花钱就美化了家庭。
从生产出发
还是在开辟人民公园的时候,就有些群众提出一个问题:“搞公园好是好,但将来那有这么多钱来养护?”他们说:“建设容易养护难”。
对这个问题,县委是这样考虑的:建设是依靠群众;养护当然更不能让国家出钱。因此,就提出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的口号,强调是供人休息的公园,又是生产性的公园。这样,公园内不仅种风景树,还种果树,另外还种了五十亩木瓜和香蕉园,十多亩可作工业原料的玫瑰花和茉莉香花。公园里的三十亩果树苗场和二十亩花苗场,可生产各种果苗、花苗二十多万株,时花一万五千盆,除自给外,还支援了本县其他地区和外县的需要,风景湖不仅供人划船,还养了鱼。动物园也力求增产节约。绝大部分动物是用公园所培植的蒲葵交换来的。为考虑减少饲养费用,动物中以吃杂粮、吃草的为多数。少数吃肉的也逐渐改造他们的胃口,让老虎吃素,让水獭吃红薯,现在已开始成为习惯,肉类吃得较少了。此外,公园里还养了八十头猪,四百只鸡,并尽量利用空地,生产短期作物、饲料作物,供给动物园和养猪养鸡的需要。由于贯彻了以生产为中心,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的原则,不但人民公园已经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环境幽美的风景区,而且为社会生产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公园本身也有了盈余。
为了减少城市的管理费用。1952年发动群众清理八百多亩烂瓦砾地后,就种上了十万多棵木瓜香蕉等果树,谁种谁收,绿化了城市,美化了环境,多产了水果,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城里的清洁队也是一支生产队,他们把粪便垃圾卖给农民,不但自给,还有盈余。
改造了城市,也改造了人
解放前的会城,吃剥削饭的人很多,寄生的人口也很多。
解放几年来,经过广泛的思想教育,群众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终于提高了自己的觉悟。劳动,把废物变成有用的东西,使破烂的家庭焕燃一新,使几成废墟的会城变为一个美丽的城市。群众在这些丰硕的劳动果实面前,看到劳动的伟大,集体力量的伟大,劳动光荣的风气、勤俭的风气、团结互助的风气都大大发扬了。过去拿起锄头不愿走大街的,现在挑起粪筐感到自豪。
旧城变新城,旧人变新人。群众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更增加了对党的爱戴。党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的密切了。现在我们工作中要有什么困难,开个会一讲,再传达下去,就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帮助。
新会是很多海外华侨的家乡。会城的建设也在海外华侨中起了很大的影响。华侨回国,看到会城建设得这样快,更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并且纷纷捐款或投资来建设会城。人民公园里一个古典式的阅览室,就是华侨捐款修建的。现在正在建设的一个五百瓩的水电站,也是华侨投资的。今年春天,港澳同胞组织回乡观光团到会城后,坚决要求到青峰山劳动一天。他们说:“家乡建设得这么好,不参加劳动真惭愧!”
会城在继续建设中
现在,会城的建设还在继续进行中。现在已经开始发动群众全面开发青峰山。青峰山是一座占地五万亩的大荒山。按照习惯,每年阴历九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上青峰山登高,香港、澳门和江门等地也有许多人到这里来游览。我们计划把青峰山建设成一个大规模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既是示范农场,活展览馆,又是山明水秀的游览风景区和休养胜地。
此外,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准备继续组织群众用穷办法来整治污水沟,建设体育馆、运动场、图书馆、科学馆、文化艺术馆、少年宫等建筑。我们有决心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把会城建设得更加美丽,使会城更好地为工农业大跃进,为劳动人民服务。(附图片)
  新会县工农业展览馆,是在明代孔庙废墟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新会县人民医院,在建设中曾采用了大量旧料废物和代用品。
  新会百货商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