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无可怀疑的真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8
第8版()
专栏:

无可怀疑的真理
吴庆福
我许多次怀着激昂的心情,读着报纸上一个比一个更高的丰产纪录,而且,每一次都想起“秋后算账派”来。他们不是要等待秋后算账的吗?我想,何须等待,现在的事实不是早就已经作出一清二楚的结论来了吗?
在事实面前,那些“秋后算账派”已经有了分化,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承认
“输定了”;但对我们取得这样震惊世界的高额丰产纪录,却又感到奇幻恍惚,神秘莫解:“怎么能有这样的奇迹呢?”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奇怪,高额丰产新纪录,决不是碰运气,而是有本有源的。这就是第一,有党的领导;第二,有组织起来了的六亿人民。党已向我们指明:“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这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对于这一点,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也说:“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这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的。”
对于服输的“秋后算账派”,只要从生活中、从实践中懂得了这个真道理,看清这个真道理所产生的移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就容易从至今还陷于奇幻恍惚、神秘莫解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急起猛追,赶上大跃进的行列,跟着时代前进。
另一种态度,是并不服输。在高额丰产的事实面前,这些“秋后算账派”一面目瞪口呆,一面却仍然为他们难逃的失败寻找“出路”。在他们的思想垃圾堆中搜索各种各样的理由。
“嘘!高额丰产,才那末两三亩田,小意思。从整个来看未必就能这样。”这是所谓理由之一。不错,就耕地总面积来说,万斤以至三万斤以上的高产田,目前果然还是极少数。但是,既然少数已经出现,也就必然能发展成多数。全国的夏粮增产四百一十三亿斤,小麦总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难道只是几亩丰产田就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吗?所有这些事实,对于那些“秋后算账派”对于那些“曾经引经据典,证明农业的发展只能是慢慢的,并且是不能保证的人,难道能给增加什么资本么?不能够。他们既然不愿正视现实,只好背转身去长叹息!
“这不算什么,这是天年。”这似乎又是一种理由。然而,据人民日报载:“重灾情况下的大丰收。江苏三麦赶上了水稻,五百斤以上的六十一万亩,三百到五百斤的四百七十多万亩,”比去年全国冬小麦的每亩平均产量一百一十二斤八两来说,高的多了。这个巨大的成绩,是英雄的江苏人民,用智慧和顽强的干劲,战胜了二十二年来所未有过的严重病害后取得的。这仅仅是“受灾不灰心,照干八百斤”的雄心大志的一个例子,但也使得“秋后算账派”的“天年”论毁灭了。
自然,有些“秋后算账派”还会为他们注定的失败寻找另外的所谓“理由”的,但是,不管他们怎样的自以为是,我们一个比一个高的丰产纪录照样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点也不会照顾“秋后算账派”的失望情绪。
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只有向这无可怀疑的真理投降,在事实面前认输,跑上去,跟着时代前进,和群众一道力争上游。如果还背着手,绕着圈子踱方步,那末,就要被不断革命的巨浪冲击到一旁,成为时代的渣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