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造滚珠轴承要坚定依靠群众 条件相同,作法不同,咸阳轰轰烈烈,兴平冷冷清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9
第2版()
专栏:

  造滚珠轴承要坚定依靠群众
  条件相同,作法不同,咸阳轰轰烈烈,兴平冷冷清清
本报讯 记者刘斌报道:推广滚珠轴承中,陕西省咸阳县和兴平县在不同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下得到了不同结果:前一个县轰轰烈烈,进展飞速;后一县是冷冷清清,行动迟缓。
咸阳和兴平县的条件大体相同。两县是邻县,都是平原农业区。两县都有农具修配厂,有地方工业,农业社一般也都各有自己的农具修配机构。可是,在进行滚珠轴承工作上却是两样:咸阳县从7月28日晚到8月9日,试制并制造各种不同规格的滚珠轴承工具七十五种,滚珠二十万颗,轴承二千多套,装上滚珠轴承的各种农具共达一万二千八百多件,使全县九种运转工具95%都安上滚珠轴承。
但是,兴平县从上月28日晚到本月11日,只制造出二万多个珠子,一千五百多个轴承,而且一般都还没有安装。
中共陕西省委在上月28日晚召开的电话会议上指示各地将所有能安装的运转工具都安上滚珠轴承以后,中共咸阳县委以认真严肃态度对待中央和省委指示,提出“三天见大浪,四天看高低”的口号。召开各种会议紧急布置任务,迅速作到全县人民家喻户晓。
兴平县领导上只在当时正在召开的乡党委书记会议上传达了一下,也没有发动大家进行讨论。直到8日前,各乡的党委书记一般都没有挂帅。
咸阳县发动了全县的男女老幼,一切工匠参加了制造滚珠轴承的运动。他们把宅旁、路边、树下当作制造的场地。在“人人学技术,社社设工厂,厂厂造模型,自己找工具”的口号下,充分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制造滚珠轴承变成了群众性的运动。没有机器和工具,自己就制造了一千七百多种机具;没有材料,全县群众就拿出三十万斤钢铁;在边干边学,边造边装的实际工作中,全县已经有两万多人学会了这方面的技术。因为绝大部分滚珠轴承是采用土法制造的,所以每套成本也比市场购买的便宜好多。
但是,兴平县领导上存在依靠外地的思想,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全县共计划在外地来买的轴承占全县需要轴承的50%左右。在很早前已经派出七十多个人到全国各大城市采购。但因为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这个工作,直到现在还不知买到没有。他们在制造滚珠轴承中,只集中了一些农业社的巧工能匠,没有发动广大农业社员形成群众性的运动。据中共兴平县委会统计:截止8月10日,全县共二十二个乡,已经行动起来的只有八个乡,其中动得最好的西吴乡共有一万二千多人,制造滚珠轴承的只有一百多人。还有十来个乡似动非动,四个乡根本没动。学会制造和安装的只有一少部分农具修配厂的工人,一般农民都没有学会制造和安装的技术。因为一部分滚珠轴承是从外地买来的,成本较大。估计仅给一辆架子车安上滚珠轴承,即需要十四、五元到二十元左右,比买一辆架子车还贵。
咸阳县用滚珠轴承改装的农具,平均可提高劳动效率两倍到三倍以上。改装的大车,可节省一半畜力,改装后的水车、双轮双铧犁、石磨可减轻拉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底张、顺陵两乡原来由八、九个人才能拉动一大车粪,原来一个小牛拉不动的石磨子,安上滚珠轴承后,各有一个人就可以推着走。据初步估计,全县在实现滚珠轴承后全年就可节约劳力二十四万个、畜力六万个,使全县的劳、畜力紧张情况得到缓和。但是,兴平县的劳、畜力仍然很紧。现在,中共兴平县委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急起直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