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夜战马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9
第2版()
专栏:

  夜战马庄
  徐洪烈
8月6日傍晚,我来到陕西咸阳县马庄镇,全乡生产、安装滚珠轴承的工作集中在这里。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长街上,灯火辉煌,锤声叮当,真像当地农民形容的那样:“往东一看两行灯,铁锤响的赛雷声”!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眨眼,不是两旁的街房,你会把这里当成工厂的生产车间。围在马灯、煤油灯底下砸珠子的是理发员、营业员、机关干部和学生。在汽灯底下的全是农业社员。在街西头第九农业社的“工区”,农民们熟练的技术吸引住了我。一节铁条在他们的铁锤下面,几下就变成了接近球形的坯子,再放在钢模子上打一阵,又圆又光的珠子就出来了。一个孩子从他的衣袋里摸出二十多颗珠子给我看,带着夸耀的口气说:“这都是我今天晚上打的!”开始,他们每个人一天只能打几颗,大多还是废品,现在一般都能打一百多颗,还有打一百五六十颗的。
在一个前门后门关得死死的宁静的院子里,试制小组的成员在紧张的工作着。该乡党委书记和我叫了半天门,才出来一个人开门。在一间空房子里点着一盏煤油灯,五个人围在地上,给几个大轴承上珠子。已经午夜两点,天气很凉爽,但他们每人还是全身流汗。装上珠子,在地上试转,不灵活,取下来另换几颗。你装不成,别人又接过去装。创造这套滚珠轴承的郭文教是青年工人,丘师傅已四十多岁了。他们一起合作,曾给工厂和农业社创造了好几种工具,像手摇锯、大耘锄等,最近几天又搞成四、五种大车轴承。现在,正在试制的是他们当天才创造的一种滚珠轴承,除了内外套,中间还有一个固定珠子位置的夹页,据说试制成功后能顶上近百元一套的进口货。
在马庄镇南头的一块场地上,整齐的排列着安装好滚珠轴承的推土车,没有安装的推土车散放在四周。在照得四围通亮的汽灯底下,二、三十个新老木匠,两个人一组,紧张的在卸着旧轴,安装着新轴。
“安上滚珠好使吗?”我问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
“党给咱指的路就是好,前天改完了双铧犁,昨天改完磨子,都比原来轻多了,今天就要装完土车子,修渠送粪都用得着它!”正在这时,一个社员把我拉到安装好的推土车旁边,要我翻过一辆,他自己却把没安装的也翻过一辆,并要我和他分别转动两个车的轮子。同样转了一下,他那个轮子已经停止不转了,我这个轮子还在飞快的转动。他对我说:“你看怎样?!”到这时,我才搞清楚,他拉我来是要用事实回答我的问题。
在这个沸腾的夜里,不觉已是深夜三时了。乡党委书记不但不去休息,还开始了新的工作,召集干部开“鸡叫会”,讨论如何争取在县委规定的时间以前实现一切运转工具滚珠轴承化,夺取全县第一个“化”的红旗。(原载陕西日报)(附图片)
  金中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