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介绍一个土高炉正常出铁的技术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19
第3版()
专栏:

  介绍一个土高炉正常出铁的技术经验
  张杰民 王召里
浙江淳安机械厂有两座土高炉,自7月7日到现在,经过多次的冶炼,流铁正常,铁水质量好,产量高。至多半小时就可以出一次铁,每次平均十二、三斤左右,最多的二十一斤。每只炉一昼夜可出铁八百八十八斤。
怎样使土高炉经常出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建设土高炉必须注意规格和质量。淳安机械厂采用的是“三节土高炉”,分为炉底、炉腹、炉腰、炉身、炉顶五个部分,共高二百五十公分,炉腹直径为四十公分,一次容量可装木炭一百二十斤左右。整个炉子呈花瓶形,这样能使火力反逼,提高炉内温度。
土高炉的制造方法:①取土备料:先取金丝泥(粘土)晒干打碎,筛成粉末(每只土高炉约七百斤左右),用时掺入30%的细沙和适量的水拌匀,作为制造土炉内层之用,另外取耐火石(磨刀石)研成粉末(每只炉一百斤左右),掺入30%的陶瓷粉,用水拌和,作为砌耐火炉壁之用。②制土高炉,炉底要用一口锅,锅面要与炉腹四周一样大,这样便于放置炉腹。同时,用锅做炉底能够隔绝地面冷气对高炉的影响。做时,要将锅沿敲破一个缺口,用粘土敷入锅内。炉腹的制法:先将粘土揉成一块块六公分见方的砖头一样,再一块块地叠成圆桶形,边叠边用手将合缝处揿实,再在炉腹内部敷上一层一、二公分的耐火土。炉腹呈桶形(即两头小中间大)能够使进风火力不易向上散发,保持炉腹的中心温度在一千六百度至一千七百度以上。炉腰、炉身是用铁油桶当外壳,里面敷上五公分厚的粘土,一公分厚的耐火泥。做好后,要放在阴凉处阴干,同时要经常用木锤轻轻将合缝处敲实抹光,以免裂缝漏气。阴干后再在炉腹外面包上铁皮。
(二)在操作方法上,他们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①改进了进料办法。原来一次上二十斤矿石,结果铁水冻结,有时流不出来。现在的办法是:开始时先上木炭到炉的三分之二,再上焦炭到顶,然后再每五分钟上一次料。由于炉内温度是逐渐上升的,上料时采取了由少到多的方法,开始时每次上五斤矿石左右,然后逐渐增加到八斤。同时又将平装法改为倒装法。原来的平装法是:焦炭、木炭混合——矿石——石灰石。倒装法是:木炭——矿石——焦炭、石灰石混合。采取倒装法有两点好处:一、木炭体轻,放在下层容易着火,同时由于鼓风的关系,能使木炭在炉内旋转,使炉内温度均匀;二、由于矿石上下都是燃料,两方夹攻,逼使矿石熔化。
②改进鼓风口和出铁口。原来进风口设在离炉底十四公分的地方,矿石熔化时经常要堵塞,经过研究后改高到十五公分。在出铁口方面,改为出铁出渣合一的办法,合并一个出口后,就可统一开启,不但提高出铁率,而且也节约人力。
③鼓风机要适合土高炉大小的需要。进风适当,炉内温度平均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
④矿石必须先敲碎焙燥。如果将潮湿、大块矿石下炉,就会减低炉内温度,延长出铁时间。
(三)在炼铁过程中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①上料后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左右,等矿石刚开始熔化时,要把出铁口打开,将铁渣挖出。根据老工人多年的铸锅经验和实际试验,证明这个办法是保证正常流铁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第一次矿石熔化时,炉内热度虽高,但炉底温度略低,这样刚熔化的铁水下沉时,容易受炉底低温影响而冻结成块,如果不及时挖出,以后熔化下沉的铁水也会堆积起来影响正常出铁。
②在冶炼时,炉顶上必须放一口破锅,如同漏斗一样,这样既能当上料的漏斗,使料均匀地流入炉内,更重要的是放上破锅后,又能使炉内火力不易向上发散,产生“回火”作用,增高炉内温度。
③出铁口的封闭不应用烂泥直接封闭,因为烂泥比较冷湿,要影响以后出铁和炉内温度;应该先用木头塞进去,再在外面敷上烂泥。这样既不影响炉内温度,木头燃烧后又能增高炉内温度。
(原载浙江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