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争取丰收岂能重小轻大 江苏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面积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0
第2版()
专栏:

  争取丰收岂能重小轻大
  江苏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面积增产
本报讯 江苏省在争取秋熟丰收的大检查运动中,发现好多地区作物生长情况不平衡,部分干部思想上满足于小块田的丰产,忽视大面积的田间管理工作,省、地委负责同志在检查运动中及时注意扯转了这个情况。
江苏省由五级干部参加的七个分区检查团,在最近半个多月的检查工作中,发现全省水稻、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等各种中、晚秋作物虽然是到处都有较大面积的丰产田,但发展很不平衡。
有些领导同志重视了小块卫星田的培植,忽视了大面积农田的管理,或者是重视某一项作物,轻视其他作物。徐州专区的检查团,发现在大路边,以及经常有人参观的小块卫星田就多施肥料,苗长得好;在偏僻地方没有什么人去看的田,就出现了肥少、管理差,无人负责的现象。造成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根据检查团的分析,有三个思想障碍:第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有小农经济的自满自足思想。如射阳县的棉花生长好的好,坏的坏,基层干部不去积极地改变坏的情况,却说:“一个桃子吃粥,三个桃子就吃肉。”似乎有了三个棉桃就非常满足了。第二,有些干部迷信旧的陈规和经验,不敢大破大立。例如淮阴专区的盱眙县干部就说:“我们这里是地广人稀,大田管理没有办法搞好”。第三,生产的不平衡,反映了发动群众的不平衡。少数干部怕做艰苦的群众工作,他们只愿意在小范围内抓先进,对于落后的典型就畏难,因此,好多地区指标、措施没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为了扭转这个不平衡的现象,争取全省秋熟获得大面积丰产,检查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首先及时用好坏对比的方法,批判了“重小轻大”“自满自足”“立秋定局”“坐等收割”等思想。有些地区发动群众拔白旗,插红旗,也很快地减少了三类苗的比例。第二,召开现场会议,总结经验,用具体事实来破除干部思想上的迷信。盐城地委在东台县三仓乡召开棉花现场会议,总结了棉花后期管理方面已有的先进经验,有力地说明了棉花立秋以后,不是停止发育,而是能够继续充分发育,彻底地批判了“立秋定局”的错误论调。第三,发动群众进行共产主义大协作,来消灭大面积的三类苗。建湖县从生产搞得好的农业社内,抽调了十万个劳动力来支援三类苗较多、劳力又缺乏的农业社,在田头搭了一万五千多个草棚,住在田头,突击加强田间管理。泰兴县组织了工作组,驻到三类社去发动群众,结合整风来搞好生产。(梁光量 鲍春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