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南河底实物信用社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8-17
第2版()
专栏:

  南河底实物信用社介绍
【太行讯】通讯员继续报导武安九区南河底实物信用合作社的组织经过及经营状况称:该村共二二三户,每人平均四亩地,土质很坏,只靠农业收入不够维持生活。因此该村群众在冬春农闲季节,搞运输的很多。一九四二年,在张喜贵同志(雇工出身,新中农,一九四六年被选为太行二等合作英雄。七月廿三日本报一版上误为张西贵)领导下成立了村合作社。为群众生产服务组织群众搞副业,成效卓著。一九四六年三月,张喜贵同志从专署开会回来,曾经号召组织信用部,开会动员群众入股存股。农民当时普遍反映:“能贷款倒是好,但存款赔了本怎办?”没有人愿意存款,信用部未能成立起来。一九四七年冬,群众进行冬季生产,要求贷款;合作社不能抽出大批资金满足群众要求。张喜贵同志和村干部作了初步研究,召开群众大会,提出“存实物,贷实物”的办法。当时多数人都同意,只少数人对存实物发生误解,他们说:“土地法大纲要下来了,把粮食存到信用部不怕平分吧?”“粮食存进去,是不是吃一点才能拿一点呀!”张喜贵同志再三向大家解说:“存的粮食绝不被平分,谁愿入谁入,谁不愿入就不入,愿入多少入多少,对你有利就入,没利就不要入,何时想取就取,完全自愿,绝不强迫。”在大会上讨论了存贷实物的利息问题,决定存实物不按月计利息,三个月结帐分一次红。贷实物利息分两种:赶牲口运输的,每百斤粮每月利息三斤;担挑的二斤半。经过群众一再酝酿,一致认为:这倒是个好办法,存的人赔不了本,还能生利,贷的人又有了生产本钱。会后不久就有六十多户存粮食存棉花的,市场上不容易出售的东西则不吸收。新中农张二郝存小米一百斤,存了七个月,他说:“秋天我打谷子六石,眼下吃不完,放在家里老鼠还糟踏,存到信用部有人给咱保存,又能生个利。”最初的存户大半是这样想法。
存的实物都是随时用,随时取,有的人将信用部当做他们的保管,大批存入,零星取用。八组刘牛山去年十一月廿三日存棉花二十斤,今年二月初取了二斤,十二日取了十斤,十三日又取了三斤半。群众感觉很方便,存粮的数量没有限制,有的四五百斤,有的二三十斤。贷户逐渐增加:去年旧历十一月贷户只有六户,共贷五二五斤小米、一二○斤盐。十二月贷户二户,共贷小米七七四斤半。正月份贷户十五户,共贷小米三三七三斤。二月贷户十三户,共贷小米二四八九斤,玉茭二二一四斤,麦子七二八斤。贷户增加了,存的实物供不应求,合作社把一部分暂时不用的物资(如麦子、小米约一千多斤)也贷出去。贷户的期限不定,大半是一月为期,期满了付清利息可以继续贷。贷户除了本村的以外,还有邻村如北河底七户,擅岭村一户。这说明群众对实物存贷是拥护的。贷户成份,新中农二十户,老中农十五户,贫农一户。贷户用途主要是搞运输生产,贷粮食买牲口的只有一户,没有贷粮食吃的。贷实物生产的利润,据二十五户的统计看,按运输力大小和盈利多少而不同:一个人赶一个牲口的四户,每日最高利润是百分之三十二点八,最低百分之十点二;一个人赶两个牲口的九户,最高利润百分之三八点八,最低百分之十点四;一个人赶三个牲口的四户,最高利润三八点八,最低十八点三;只有三户因为本人不会经营赔了本。
存放实物比存放货币麻烦的多,在领导上必须很好的掌握。为了节省开支和便利领导,信用部不独立,附属于合作社内,不设专人,由合作社会计代记帐目,社长直接领导。张喜贵和副社长经常了解和检查贷户的生产情况,每人分工负责四个互助组,勤翻帐目,告诉贷户“勤周转,不要把钱闲放着。”发现贷户用款不当,立即说服纠正,防止赔钱。那户借贷的到期了就去催收,今年正月刘喜柱暂时不去生产,把去冬贷米换成的钱借给别人使用,张喜贵发现了,立即告诉他:“粮食一天一天涨,你把钱借给别人要吃亏,现在不去生产,就快点把钱要回来,买成粮食还信用部。”喜柱听了他的话,照着作了,结果没有吃亏。 (杨方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