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读者·作者·编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0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读者·作者·编者
深切感人的记述
读了8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北京第四中学学生陈嗣涛写的“一段甜蜜的回忆”,很受感动。这位同学根据他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同志对待他这样一个穷苦的孤儿,就像亲生父亲般慈祥和温暖。这篇文章写出我们国家领导人、解放军将领对人民热情关怀的高贵品质,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
湘潭纺织厂 陈 放
报道畜牧生产的跃进
人民日报经常报道各个生产战线上的跃进情况。畜牧业方面也有很多振奋人心的成就。据说河南省有许多县今年争取做到牲畜满怀县、丰产县,其中鲁山县缶村农业社,饲养牲畜已做到“八年无病疫,七年不掉膘,三年没空怀”。这类事例和好的经验,希望报纸加以介绍。
云南省新平畜牧场 李耀辉
欢迎“工厂史”
一口气读完了8月15日人民日报八版的“工厂史”专页,觉得好!这真是咱们工人的风格,工人的文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内容是那样深刻,每一篇作品,都闪耀着朴实、动人的光彩!我们工人读起来特别感到亲切。我赞美这些开自工人的心灵深处的文艺花朵。
“工厂史”专页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深受感动,特别是读了“小妮子的死”一文,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小妮子的父亲、这篇文章的作者赵立元同志说:“小妮子要是能活到今天该多好哇!”这是发自赵立元同志心坎上的声音。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我们工人对旧社会强烈的憎恨,对新社会深挚的热爱。
愿副刊多发表这样的作品。我们年轻人是多么迫切需要了解旧社会工人悲惨的充满血泪的生活,因为这对我们是深刻的阶级教育。
耀华玻璃厂装卸车间 樊发家
我们看到的一点进步
我是祖国边疆军垦农场的一个职工。从今年起我们几个人共同订阅了一份人民日报。几个月来我们感到人民日报在不少方面都有进步。比方说,很多文章跳出了光以城市人民为对象的狭小圈子,而能照顾到各方面的读者,有不少材料是以广大农民为对象的,农村的新人新事也报道得多了。这是我们体会到人民日报有进步的地方,编辑同志你认为我们这种感觉对吗?
新疆阿克苏胜利一场 葛泽民
把标题做得通俗些
我觉得人民日报有些标题还嫌不通俗。就拿8月4日第二版上的两个标题来说,一条新闻的标题是:“侯赛因自知山穷水尽,被迫扔掉伊约联邦破灵牌”,另有一条新闻的标题是:“意大利和西德垄断资本企图同美英在中东分脏,范范尼——阿登纳会谈公报对美英啧有烦言”。前者通俗明快,深入浅出;后者就不通俗,一些工人不懂“啧有烦言”是什么意思。报纸的读者最广泛,我觉得报纸的文字要力求通俗,特别是标题。
北京棉纺织联合厂 俞子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