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怎样办好人民公社?信阳地委在卫星公社召开现场会议,研究 公社的体制、分配制度、党的领导等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1
第2版()
专栏:

  怎样办好人民公社?
信阳地委在卫星公社召开现场会议,研究公社的体制、分配制度、党的领导等问题
本报郑州20日电 中共信阳地委于7月29日到8月5日,在遂平卫星人民公社召开了全区公社经营管理现场会议。会上着重研究了怎样巩固人民公社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等重大问题。
信阳地区在这次新的伟大的社会变革中,由原有的五千三百七十六个农业合作社,合并建成二百零八个大型人民公社。这个伟大的变化,是信阳地区一年来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结果。而这个伟大的社会变革,它更加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信阳地区出现了一个胜利再胜利、跃进再跃进的新形势。确山县英雄人民公社,建社后社员生产劲头特别大,全社一千多亩旱垡地在几天的时间内全部深翻了一遍,所有的玉米、棉花、谷子等秋作物全部消灭了杂草。平舆县上游人民公社,在公社建立后的四个月中,白手起家办了一百六十七个工厂,总产值达五十一万五千元;在建社期间苦干七昼夜,完成了十五华里长四十公尺宽的中型水利疏浚工程两处,现又动工修起了可灌溉八千余亩土地面积的大水库一座,还购买了大型抽水机六部,并办起了一所农业大学。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人们在大规模集体劳动的锻炼下,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组等都风起云涌地发展了起来。目前,全区仅人民食堂一项就建立了三万七千多个,有七个县已基本实现了食堂化。这些新生事物的产生,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大大促进了信阳地区工农业生产以及技术和文化革命的大发展。但是,人民公社是个新的课题,在生产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都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是摆在信阳地区全党面前的重大任务。
会议期间,有十五位同志在大会上分别介绍了他们公社在解决体制、工资制、财务管理、党的领导等方面的具体经验,接着开展了能不能办好公社,如何办好公社的大鸣大放大辩论。通过辩论,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办好人民公社有四大有利条件:第一,党中央、省委的正确方针和政策,是办好人民公社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第二,有几年来办社的经验可供参考;第三,有久经锻炼的大批积极分子,可组成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核心骨干力量;第四,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高涨,夏季小麦空前大丰收和秋季丰收在望,这是巩固公社的思想与物质基础。
体制和机构
会议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和便于集体领导发展生产的原则,研究出公社组织机构和体制问题的具体意见:
一、组织机构方面:实行乡社合一,一套机构,一套人马,乡长兼社员,乡党委书记兼社党委书记,乡人民代表大会就是社员代表大会,乡人民委员会就是社管理委员会。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农业、水利、林牧、工业交通、内务劳动、武装保卫、财政粮食、商业、文化卫生等部门,以及计划委员会和科学研究所等。各部门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各项业务工作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在管理委员会下边设立大队和小队以及各种不同的专业队。
二、公社、大队、小队管理范围:在农业方面,公社应本着便利生产,充分发挥土地潜力的精神,根据水源、土质等条件,划分若干耕作区,建立耕作队;并根据生产需要,适当地调整劳力、畜力、工具等,各大队和小队要负责所属耕作区的管理责任。在工业方面,应根据集中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工农业密切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划分管理范围。凡属投资大,用工多、技术高,收益多的,应归公社管理;凡属投资小,不便集中经营而大队又办得了的,可由大队管理;凡是小队可以办而且对农业生产有很大促进的事项,均应交小队管理。在林业和畜牧上,凡是几个大队公有的大片山林和果园,由公社组织专业队管理;一般山林由大队组织专业组管理,小片山林和四旁树木由小队确定专人管理。并根据农、林、牧相结合的方针,大牧场由社管理,小牧场由大队管理。在渔业方面,也应根据鱼场的大、中、小由公社、大队、小队分别管理。在副业方面,应积极组织小队发展养猪、兔、鸡、鸭、蜜蜂等事项,并可采取公社与大队、小队按成分配收益或奖励的办法,适当鼓励他们发展副业的积极性。在文化卫生方面,凡是属于正规的学校由社办理,业余性的学校由大队或小队办理;电影队、剧院、科学研究所和较大的展览馆、图书馆由社管理。
三、公社、大队、小队的管理职权:公社对社内各级组织和部门需要按年按季确定适当生产指标和建设任务,但各种计划指标不应过细过繁,在使下级组织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机动性。例如在农业生产上只要确定总产量的任务和麦、稻、棉花、油料等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即可,至于播种地块和小杂粮等,即可由生产大队或小队自己确定,以便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适应群众生活的需要。在财务管理方面,公社应根据各种生产建设的需要,统一制定投资计划,分别不同情况采用小包干或按计划拨款和供应物资等办法,来进行各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例如对办公费、小农具的修理、饲养、化肥等较稳定的开支项目,可实行包干制;对杀虫药剂、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等缺乏经验和不稳定的投资项目,可采取按计划供应的办法。在劳动管理方面,由社统一制定劳动管理计划,适当组织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考核各队和厂矿的日常生产。凡各队和厂矿的劳动管理事业,都由他们自己全权负责,公社不作过多的干涉,以便发挥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公社应分别不同生产部门,统一制定不同操作规程和劳动定额,但随着发明创造的出现,操作技术的提高所引起的生产情况的变化,允许各单位突破操作规程和修改某些不利于发展生产的规程。
关于财贸组织机构问题,大家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不宜大动,应当采取过渡的办法逐步进行调整。第一,公社设立供销部,在国营商业的业务领导下,办理全社的产品销售与必需品的供应,其经营业务的基本方式是给国营商业代购代销。手续费按照扣除开支略有盈余的原则,由国营商业机关规定。供销部是单独核算单位,盈亏由公社统一负责,它的资金先由社员过去所交纳供销社股金抵充,不足部分由公社补足,这些股金不再分红。供销部还要在各大队和偏远的地点建立若干门市部,办理小日用百货、小杂货、生产资料的供应,作到普遍便利群众。第二,公社设立信用部,在国家银行的业务领导下,办理社员存款和全社的资金调剂等工作。信用部可以接受人民银行营业所委托代理银行储蓄放款等业务。在国家银行的领导下,信用部办理公社与其它经济单位之间以及公社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的非现金结算,对社员不实行非现金结算。第三,粮食工作维持现状,不变动。公社粮食分发、保管等工作由社自理。第四,国家税收机构不变动,公社作为乡的一级财政下放后,按国家规定保证完成国家税收任务,其余归公社所有。
分配制度
关于公社的分配问题,会议详细地分析了建立公社后的新形势与实行工资制的条件,并确定各地根据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分配办法。目前,信阳地区的分配制度有三种方式:一是一年两次预分,一次决算;二是固定工值,按劳付资;三是基本工资加奖励制。这三种形式各有所长,但以第二、第三两种较先进。因各地基础不同,应当因地制宜采用,至于执行那一种办法,可让群众讨论选择。
固定工值、按劳付资的分配办法是:先把每个劳动日应得的报酬固定下来,再按社员所得劳动日计发工资。这种办法是在按劳预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按劳预支的不同点,是劳动日报酬固定了,按实做劳动日发工资。实行这种办法,可以减少因工值不固定所引起核算上的种种麻烦;在一般的情况下,能使社员的收入固定下来,便于安排自己的投工和生活,发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但是,实行这种办法后,容易使生产队在包工以内发生该投工而不投工或减少投工、多得工资的偏向。因此,除社对队执行常年包工制或以产定工制,队内认真执行定额管理外,还要注意农业、工业和副业各项用工的定额合理,以免各工种之间包工发生矛盾,影响按劳付资。
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在工资方面还是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它的具体作法:在粮食部分的分配上,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留粮标准,社内将所有社员口粮统一留在社内,社按以人定量的标准发给社员食粮证,社员在食堂所食用的粮食部分只交粮证,不再拿钱购买。基本工资加奖励制的作法,是把劳动力分级评定工资,以工资总数80%左右作为基本工资,按月发给社员;以工资总数的20%作为奖励工资。在农业上,社掌握奖励工资50%,大队30%,小队20%。在工业和多种经济生产上,社掌握奖励工资60%,厂、矿等单位掌握40%。公社掌握奖励资金的目的,在于以丰补歉,调剂各单位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公社、大队、小队和厂、矿掌握的奖励工资应当定期奖给各单位或个人。社内年终总结时,按照各队和厂、矿完成计划的情况,分别发集体奖和个人奖。生产大队根据每个季度各小队生产情况,经过参观评比,将生产小队和社员个人分成若干等,然后按等奖励。领取奖励工资的人数,一般要占社员总数的40%到60%。领取奖励工资的社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服从领导,积极工作;二、积极参加生产,按时按质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三、爱护公共财产,随时随地能与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四、思想进步,努力钻研技术,并能推动技术改革运动;五、每月出勤在二十八天以上。合乎上述条件者,不论社干、社员均可领取奖励工资。对于不积极生产、消极怠工和无故缺勤的社员,根据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或扣发一部分基本工资,并报大队或社批准,降低工资级别。在执行奖惩制度时,不论任何单位,如果遇到极为严重的灾害时,经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进行抢救,因而减少损失者,还应予以适当奖励。反之,如果因不负责任造成损失,应当予以处分。同时,在分配中,还可采用提取工资底垫的办法,即是在丰收年景扣下一部分工资作为底垫,以备歉年解决工资问题。基本工资加奖励制,方法简便,群众拥护,可以激发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改进社的经营管理,推动生产继续飞跃发展。实行这种办法的社一般应当具备:一,社员集体观念强,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已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二,生产大大增加,经济条件好,生产发展比较稳定,有充足的后备资金;三,社员收入水平较高,平均收入已经超过富裕中农生活水平。
加强党的领导
会议认为,加强党对人民公社的领导,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巩固和发展公社的重要关键。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健全党的组织,公社要建立党委会,党委会应当吸收社内的主要负责干部参加。党委会可设书记、副书记。为了便于领导,党委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监委会、党委办公室。大队设立总支或支部,小队建立支部或小组。组织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配备,主要根据党员数量质量决定。团和妇联的组织,也应相应的建立起来。二、加强党对社的领导,加强党在群众中的活动。党的委员会和支部,要吸收行政负责干部参加,一切重大事情,必须首先经过党委会和支部的研究,作出决定,再分工执行。党员在进行工作时,一定要走群众路线,遇事和群众商量,听取群众意见。在党内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各种不良倾向,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兴无灭资,树立坚强的共产主义思想,使每个党员都能成为生产战线上和文化战线上的先锋。三、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经过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各方面都涌现出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积极分子,为发展党的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了适应大跃进的形势需要,各级党委应切实加强建党工作,都要制订建党计划,训练一批建党干部,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适当发展一批党员,今年要使所有生产队和较大的厂矿都有党的组织。四、积极培养干部。在干部使用上,要加强第一线。大型公社,应配备县委一级干部或相当县委一级的干部任党委书记;大队的干部一般要有过去小乡乡长、副乡长或小社社长充任。同时,要办好现有的红专学校,搞好试验田,加强理论和文化学习,提高社干政治理论水平。此外,要大量培养又红又专的积极分子。要求这些积极分子立场明确坚定,有共产主义觉悟,和群众有密切联系,能苦学苦钻,具有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五、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党的组织要经常掌握社员思想动向,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开展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支持先进,表扬先进。同时,要经常对社员进行国家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教育,不断克服社员的资本主义思想残余。目前,主要是肃清潘复生、杨珏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思想影响,深入贯彻总路线,开展时事宣传运动。
几个具体问题
在建社和巩固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公社的规模应根据山区、平原、水利灌溉系统、经济发展趋势,从有利于生产出发,同群众商量,可大则大,可小则小,一般应一乡一社,户数五千、七千、一万户均为适宜。二、各社现有的公共积累、储备粮,统一上缴人民公社管理和分配使用,不准隐瞒和私分。三、公社债务要分别清理偿还,属于小社用于当年生产的债务,由小社归还,秋季统一分配的社由大社归还,属于基本建设、公共建筑的债务,一律由大社归还。四、社员的自留地,由生产队接收,统一种植粮食作物或蔬菜,社员共同消费。社员的小片山林、果木园等,应归社所有。五、社员的家庭副业一般允许社员自己经营,如社员要求交社集体经营时,社应合理作价收回,今后仍允许社员经营小量的家庭副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