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点和面要结合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1
第2版()
专栏:

  点和面要结合起来
  张克
夏收以来,高产“卫星”——高额丰产新纪录不断出现。目前各地培育“卫星”田的运动还在蓬勃发展,而且声势越来越大,劲头越干越足。
这样好不好呢?好,是好事情。第一,多收了粮食;第二,摸清了土地的潜力;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树立了高产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过去人们总被许多老经验、旧观念束缚着,总认为土地潜力有限,生产有顶。现在,“卫星”给做出了榜样,人们的思想也随着解放了,这就为争取大面积丰产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因此,各地培育“卫星”田的热情和巨大成就是应当大大赞扬的。
然而有些地方在培育“卫星”田的时候,却放松了对大面积农田的加工,因而没有取得大面积增产,这就不好了。
“卫星”田产量虽高,但面积很小,在总产量中占的比例是有限的,要粮食大量增产,必须依靠大面积丰收。我们搞试验田、搞“卫星”,只是为了给大面积高产树立榜样,创造经验,推动全面,使一切土地的一切作物的产量都能提高。所以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就应当把点的工作和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在一个点上取得了新的成功的经验,就要马上召集现场会议,或者用别的办法,把这些新经验传播和推广应用到别的地方,使它在大片土地上开花结果,使全面工作都提高一步。领导者们一面在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到个别的点上去创造新经验,新纪录,一面又把更新的经验传播推广到广大地区上去。这样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提得更高,生产也就一步步地向前发展了。反之,如果忽视了大面积丰产,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高产卫星上去,那这些卫星就会失去它们的“示范”的意义,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也就会停滞不前。这道理是很明白的。
有人说:高产卫星都是深翻一二尺,施肥好多万斤,还施了大量的化学肥料,灌水充足,侍弄许多遍……一般耕地哪里能都照这样做呀?所以他们认为今天只能搞小面积高产,无法使大面积丰产。这些同志忘记了一个真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把广大群众充分动员起来,发挥了群众的干劲,既可以放出“卫星”,又能提高大面积农田的产量。湖北孝感县不是既放了一万五千多斤的早稻“卫星”,又使全县三十多万亩早稻产量由六百多斤提高到一千七百多斤,比去年增加两倍多吗!事实上,在大片耕地上虽然不能都像在卫星田上一样集中那样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卫星田上的经验却还是可以应用的。适当的密植,良种的选用,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用水,科学施肥……这些就都是可以在大片耕地上应用的。问题仍然是领导重视,把大面积增产放到重要地位,积极地组织和动员群众推广应用卫星田上的新经验,新办法。今年已经有好些地区在大面积丰产上取得重大成就(如湖南,江西),这就证明“只能小面积高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现在大家都讲“破除迷信”,这种“只能小面积高产”的迷信也应当赶快破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