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是万人欢乐的大花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1
第8版()
专栏:

  人民公社是万人欢乐的大花园
  唐飞霄
我把访问河南省遂平县的卫星公社,当作一种幸福。社里到处都是热烈欢乐的景象。社员们个个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在旭日的照耀下,昂首阔步地向着共产主义迈进。
这里值得歌颂的事是不胜枚举的,我只能提供见闻点滴,以新读者耳目。
这个社是一个由二十七个农业社合并而成,包括四万多人的公社。
农业社变成公社以后,它就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生产组织了。它的职能要比农业社多得多。真是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面面俱全。从组织机构看,它也活像个小小“国家”,比如它有工业部、农业技术部、财经部、文教卫生部、军事保卫部、还有林业部、水利部、饲养部、交通部等等,一共是十几个部,甚至它还有“外交部”和驻外社的“大使”,是专门来负责同社外联络加强协作交流经验的。
卫星公社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在夏收时放射了小麦高产“卫星”。今年夏季,公社一共收了四千多万斤粮食。全社充满着一片丰收的喜悦,党委书记陈丙寅同志自麦收以来,乐得没有睡过好觉,见了人总是喜笑颜开的。在过去,人们麦收以后吃不了多久,可是今年,白面吃不清。社员们反映,现在发愁的,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多得没有地方放。可不是吗?社里第二十大队,就因为粮食把食堂占了,一时连吃饭也没有一个固定地方。
丰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今年小麦丰收的基础上,有的社员把明年的小麦亩产计划提高到一万斤以上;有的社员把今年的水稻亩产量,由一万斤提高到五万斤;有的社员把红薯的亩产量由四十万斤提高到六十万斤。在一块红薯地里,社员们深翻了一丈二尺,他们翻一尺深,铺一层肥,再翻一尺,再铺一层。这样长出来的庄稼,怎能不创造奇迹呢?
公社建立以后,劳动组织更加健全和强化了。一天早晨,我去参观公社的田野,碰见一列队伍,扛着耙,唱着歌,很整齐地向着一块绿油油的稻田前进。我走近一打听,原来是卫星公社的一个“水稻营”。“水稻营”的前身就是水稻专业队。社员们自己说这叫“军事化”,它比专业队更加行动迅速、生活紧张、精神愉快、生产效率高,所以这种制度很快的发展了。现在卫星公社一共建立了二十七个生产团,八十七个专业营,有两万多名生产战士,他们在生产上起着先锋、突击的作用。如果在过去,有人总觉得农民“散漫”“落后”,现在的事实告诉我们,今天的新型农民,已经是有组织守纪律的生产战斗部队了。
卫星公社的社员们,差不多已全部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公共食堂本来是由农忙季节成立的农忙食堂发展起来的。这种带临时性的农忙食堂,经过今年夏收夏种时期的试办,大家尝到了甜头,社员们把它的好处编成了小快板:“食堂真是好,粮柴用的少,吃的饱又好,花钱却很少;简化家务活,劳力出勤多;下地快又齐,提高生产率”。尤其是妇女社员,因为从厨房里解放出来以后,可以参加生产,对食堂更是赞不绝口。因此,社员们要求把食堂经常化起来。大体计算一下,建立公共食堂以后节省出来的人工,等于给全社增添了四千多个常年劳动力!
卫星公社秋收以后的粮食,将不再按劳动日分配,而是按人口分配,每个社员都可以按自己的定量分得粮食。秋收以后,社里将实行工资制。社员除了按定量分得粮食以外,还根据每个社员的劳力强弱、生产技术的高低和劳动态度的好坏等条件,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工资。现在社员们都日夜盼望着实现工资制。他们认为实行了工资制以后,社员们就可以逐渐变成工人阶级了。
秋收以后,社里将实行公费医疗和养老制度。那时候,有病可以免费医疗,年老没有劳动力的“五保”户,可以进养老院养老。这样一来,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了。
我和卫星公社主席钟清德同志闲聊,问起他们社里现在最需要什么,他说:“我们公社现在什么也不缺,就是缺一样:拖拉机。”的确是这样。说粮食,公社打的粮食自己吃不清,说猪肉,每人一年平均二百斤,怎么也吃不完,到明年,每人还可以有二十四斤植物油,三十斤糖,一百尺布,每天一斤水果,公社还作了一个规划,要盖社员宿舍、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大楼、俱乐部、学校、托儿所、电影院……,要把公社建成一个大花园。
秋收以后,对于卫星公社的社员们来说,将是个充满了欢乐和幸福的日子。社员们正在以无比奋发的精神,紧张的劳动,来迎接这个幸福的时期到来。我也衷心地向全体社员们祝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