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早稻千斤省 安徽头一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2
第1版()
专栏:

  早稻千斤省 安徽头一炮
据新华社合肥21日电 本社记者冒茀君报道:安徽省今年早稻获得空前大面积丰收,全省早稻平均亩产超过千斤。
今年安徽省六百一十二万九千九百亩早稻已收割完毕,共收干稻六十一亿五千零七十万斤,平均单产达一千零三斤。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34%,单产比去年提高了175.5%。
今年安徽省早稻大丰收的特点是:产量高,面积大,卫星多。今年的早稻,不论是圩区和丘陵地区,不论是山区和平原,不论是沿江的老稻区和淮北的新稻区,普遍获得了大丰收。据统计:全省出现了一个亩产一千斤以上的专区,安庆专区,这个专区的二百五十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一千二百二十斤。全省出现了桐城、怀宁、郎溪、望江、枞阳、太湖、宿松、安庆市、青阳、岳西、铜陵、庐江、休宁、南陵、潜山、贵池、舒城、宣城、繁昌、来安等二十个亩产千斤以上的县市。在这些县市中,怀宁县全县四十一万二千亩早稻,平均亩产一千四百三十九斤,一季早稻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1%;郎溪县十二万亩早稻平均亩产一千四百零一斤,总产量比去年早稻总产量增加了十一倍还多;桐城县四十五万三千亩早稻平均亩产一千四百八十五斤,总产量超过去年全年产量将近二倍。
全省还出现了平均亩产一千五百斤以上的乡共八十四个;平均亩产两千斤以上的农业社共二百五十三个,平均亩产三千斤以上的农业社共十一个。其中郎溪县的幸福乡今年早稻增产特别惊人,全乡一万六千四百五十亩早稻,平均亩产达三千零八斤,一季早稻比过去全乡三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还要多。枞阳县浮山社的曲湖生产队,今年全队种的五十多亩双季早稻,平均亩产达六千斤,总产量比去年早稻总产量陡增将近二十倍。
安徽省今年的早稻不仅普遍大面积丰产,高产“卫星”也特别多。全省亩产在三千到五千斤的共有七万九千七百零八亩,亩产在五千斤到一万斤的有一万五千五百四十一亩;万斤以上的大“卫星”田共有十一处,共十九亩五分六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过去曾经是“十年九不收”的淮北新稻区,也放出了两颗早稻高产“卫星”。这两颗“卫星”是蒙城县的褚庙社和濉溪县的卧龙社放出的,前者亩产是六千五百八十八斤,后者亩产六千三百九十五斤,一季稻超过当地旱粮产量百倍以上。
今年安徽省早稻获得全面的空前的大丰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在中共安徽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了人民群众,以虚带实,向各种右倾保守思想开展坚决斗争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大干一冬一春、大兴水利、大量积肥、密植的结果;是大抗旱的结果。
安徽省今年早稻丰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年安徽省的气候,风既不调,雨也不顺,从育秧到收获,曾和寒潮、虫害、干旱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安徽省今年还发生了几十年来没有过的干旱,全省各地连续三个多月未下透雨,省委及时提出了“大旱一年保丰收”的战斗口号,动员了一千多万人以藐视天公,气死龙王的气概掀起了广泛持久的抗旱保苗运动,从栽秧开始,连续苦战三个多月,抗旱一直抗到收稻,终于战胜了干旱,赢得了早稻大丰收。
现在安徽全省人民正乘风破浪,鼓足更大干劲,抓紧中耕、追肥,加强田间管理,争取中稻、晚稻、秋收作物的更大丰收,并积极为明年生产作好准备,争取明年来个更大的飞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