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从迷信中解放出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2
第6版()
专栏:

  从迷信中解放出来
  本报评论员
读了各少数民族改革落后风俗习惯的消息,真叫人高兴。在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在总路线的鼓舞下,各个兄弟民族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和提高文化,向一切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进步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宣了战。
对于少数民族人民这一大胆的革命行动,绝大部分人是积极热情地加以支持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抱着消极态度。有的人说,许多少数民族的觉悟和文化都不高,不会有改革风俗习惯的要求。一般地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比汉族地区落后。但是,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正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在这种落后生产方式上生长起来的一切不良的风俗习惯吗?全国解放以来,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了;而多数少数民族人民,在去年又经历了一场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许多问题都有了新的看法,不再迷信那些陈旧过时的东西了。这就说明,在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产生落后的风俗习惯的基础已经开始改变了,而且人们正日益滋长着改革它们的强烈愿望。
有人说,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应尊重不应改革。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这是把“尊重”和“赞同”混淆起来了。总的说来,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的党、政府和汉族人民历来都是尊重的。保存或改革一种风俗习惯,也必须由少数民族人民自觉地来进行。但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不等于赞同和保存一切风俗习惯。谁都知道,在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有些是好的,应该保存下来;有些是不好的,甚至是极端有害的,亟需进行改革。在少数民族没有发现这些风俗习惯不好,并且妨碍生产的时候,我们有责任指出哪些风俗习惯好,哪些风俗习惯不好,让少数民族去自己选择。在少数民族人民还没有认识到应对某些落后风俗习惯进行改革的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并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决不要强迫他们进行改革。强迫的办法,不但不可能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而且会妨碍人民之间的团结,对生产和工作发生不好的影响。在少数民族人民已经有了改革落后风俗习惯的要求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加以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作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一定要根据群众的觉悟和实际的需要,有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凡是急需改革,又可以早日改革的,就应该早日改革;虽然也急需改革,但条件还不成熟的,就应该等条件成熟了,再进行改革。这样作,既能更好地促进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又不致脱离各少数民族人民。有人或许说,分清这些很困难。其实,并不难。任何一种风俗习惯,都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有的,影响只及于一面,有的对这三方面都有影响,而归根到底,又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对生产影响最坏的,也正是最过时的东西。通过宣传教育,群众比较容易认识到它的坏处;改革以后,群众得到的好处,也来得比较快而显著。因此,急需改革的,就是对生产影响最坏的。只有改掉了那些最坏的,好的东西才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并进一步促成一切坏的东西的消亡。
有的人担心,改变了风俗习惯,就没有了民族特点。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要改革的是落后的风俗习惯,而不是一切风俗习惯。既然落后的风俗习惯,已经影响到某个民族的发展,改革以后,某个民族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有什么不好呢?一个民族的特点,也不仅表现在落后的风俗习惯上,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同时,民族习俗也是在变化着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各民族的接触越来越多,在共同进步的过程中,被大家抛弃的,总是陈旧、落后的东西;被相互吸收、彼此渗透的,是新的、进步的东西。
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各族干部,应该认清社会发展的这种必然性,同各少数民族中的积极分子一起,积极地帮助群众进行移风易俗工作,把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