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发挥大社的优越性 钢铁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办学 开始有计划地培养技术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2
第7版()
专栏:

  发挥大社的优越性
钢铁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办学
开始有计划地培养技术力量
河南日报报道 河南省遂平县钢铁人民公社依靠大社的优越性,采取了自力更生办学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开始有计划地培养技术力量的工作。
钢铁人民公社共有九千多户,五万人口和土地十二万亩。在社会主义全面大跃进的高潮中,夏季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丰收,小麦平均亩产六百二十五斤,最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四千零二十斤。同时,全公社已扫除了文盲,普及了小学教育。广大社员正在为争取秋季更大的丰收而日夜苦干。随着生产的高速度发展,为了继续跃进,创造更高的丰产奇迹,迫切需要培养技术力量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钢铁人民公社党委会根据这种情况,一方面举办了工农业红专大学,组织社员普遍参加学习。同时,依靠大社的优越性,决定开办一所农业技术中学,由各生产队保送一批具有高小毕业文化水平、年龄都在十六岁至二十岁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参加学习,由公社党委书记兼任校长,第一生产队团支部书记兼任政治教师,县技术站干部担任技术教师。公社拨给三间房子,是教室也是寝室。现在,这所学校共有学生四十八名。先设政治、技术两门课,并且准备增设语文、数学课程。学习期限定为两年,学生毕业后担任社内生产队的技术员或生产队长。
这所学校的教学计划是随着生产季节学习有关作物的科学技术知识,教学目的就是直接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创造秋季亩产五千斤籽棉、一万斤水稻、一千斤芝麻和四十万斤红薯的高额产量服务。为了使学习、生产、科学研究三者紧密结合,社里特地拨给学校四十亩地,命名为“百花齐放”园地,由学员们进行各种生产试验活动,并逐步做到“以园养校”。
农业技术中学在5月开学后,有的学生对在学校参加生产劳动思想不通,认为:“这样还不如在家劳动”。公社党委书记就向他们做报告,组织鸣放辩论,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参加生产劳动是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自己培养成为既有实际劳动技能和经验,又有文化科学知识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人材,因而大家干劲更足。学员们起五更、睡半夜,早晚自习,上午上课,午饭后下地劳动一直到天黑。目前,园地里有芝麻、红薯的各种栽培试验,有玉米萝卜混作试验,在品种试验方面共试种了六十种芝麻,一百三十种大豆和十多种红薯,各种庄稼都长得很茂盛。学员们还发挥了敢想敢干的精神,他们想叫豆子长成树,就用大豆与洋槐嫁接。为了使大豆结得更大,就用大豆与梅豆嫁接。为了使水稻能抗旱、抗病虫、抗倒伏变成多年生,就用水稻与淮草嫁接。为了要长百斤大红薯,就用红薯和月光花嫁接。他们还用棉花和凤仙花嫁接,让它长成带色棉,用红薯与南瓜嫁接,让它长成“两棚楼”。目前许多东西都已接活。此外,他们还给红薯秧内注射蛋白质,使这棵红薯长得分外茂盛。学校中试验成功的有效经验,就及时向全社推广。比如,他们发现稻田撒糠防漏有效,便立即向各队传播。他们还经常邀请各队干部、群众到他们的试验园地参观,给社员讲技术知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