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亦工亦农亦学 肥东县山王乡矿山中学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2
第7版()
专栏:

  亦工亦农亦学
肥东县山王乡矿山中学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本报讯 安徽省肥东县山王乡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把七所民办中学合并成为一所新型的半工半读、又工又农的矿山中学。
这所学校的教学方针是:半工半读,又工又农,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矿山能当技术员,回到农业社可以作懂得农业技术的劳动者。根据这一方针,目前教学和生产是这样安排的:上半天生产,下半天学习。在教学方面,先开语文、算术、地质、农业技术、政治常识等五门课,有条件的时候,还准备开物理、化学课。在生产方面,又工又农。工业生产是开矿、炼铁,每个学生半天可以开采半吨。下半年准备建筑四座炼铁小高炉。农业生产是培植各种农作物的试验田,培养果园、种植蔬菜、养猪等。
这个矿山中学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办起来的:一、不久以前,这个乡境内发现了铁矿,乡党委提出下半年全乡需建五十七个小高炉,开采矿石四十万吨,因此,要从农业社调劳动力去矿山。二、这个乡今年春天创办的七所民办中学,虽然办得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校只有一个教师,教学质量不太高;农忙时学生坚持半天学习有困难;七所民办中学分散在七个农业社,领导有困难。这些民办中学急需巩固与提高。三、这个乡今年要办小型工厂三百六十个,工业产值将超过农业产值三倍,明后年工业发展规模将更大,因此,急需要培养一批工农业技术人才。乡党委根据这三方面情况,决定把七所民办中学搬上矿山,合并成一个矿山中学。
这个矿山中学已于7月9日开学,有学生二百五十七人,除原来七名教师外,又从地质勘察队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聘请三名兼职教员,教授地质和农业知识课,还准备聘请几位对开矿、炼铁有经验的工人和农业劳动模范作兼职教员。办这所学校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学校的校舍是由祠堂改建成的,他们用祠堂里的屏门格扇和匾做桌子和黑板。学生自己开辟了操场,自己带来生活和学习用具。
学校的一切经费完全由学生生产劳动解决,不要国家和农业社补助。据6月底到8月初四十天统计,学生已开采矿石五千八百三十四吨,价值十四万五千八百五十元。估计全校学生下半年将生产两万吨矿石,收入五十万元。这样,除学校的一切费用可以全部解决外,还有剩余。他们对收入的分配计划是:20%用于建校,20%用于支援全乡工农业生产,20%留作生产基金,40%用于学校内部各项费用。乡党委提出的初步规划是:今年下半年教学大楼建成后,矿山中学将扩大成一所半工半读、又工又农的完全中学。群众编歌赞扬这所学校说:“山王乡红花开,矿山中学办起来,学校培养多面手,又工又农好人才。”(附图片)
  (董福章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