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一夜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2
第8版()
专栏:

  一夜之间
  柳毅
出版社老赵跑到我们工厂来,要我们帮助他们赶印一本伊拉克诗人的诗集“明天的世界”。希望能在两天内和读者见面。
这些天,我们工厂为了赶印就要开幕的全国工业展览会的文件,已经几个星期没有休息了。可是,当我听老赵说出版“伊拉克诗人的诗集”这句话,打心眼里感到亲切,使我没有勇气说出:“任务太多,无法接受”。但是,对一个计划和调度全厂生产的我来说,也确确实实的知道,接下来拿到车间困难很多。但为了能为伊拉克人民作点事情,我也就硬着头皮和车间主任老吴商量,老吴一听是出版“伊拉克诗人的诗集”,也毫不踌躇的答应加班做。
原稿送来的时候,已经下班半个多钟点了。我抱着一大包稿子,往车间里跑。好多工人已经洗了手要走。排字工人老刘一见我这慌慌张张的样子,就猜个八九不离十。对完成紧急任务来说,老刘真是个干脆麻俐的手,要是急,那怕三天三夜不吃饭光干活,他也能顶下来。不知什么时候,他看到了我手里稿子上的“伊拉克”三个字,伸手就把稿子接过去,一边翻,一边嚷:“同志!快来排伊拉克诗人的诗集!”
他这一嚷,嗡的一下子,人都围上来了,这个一搭,那个一叠,没等车间主任分配任务,大家就嘎嘎的拣起字来了。
全厂没有一个人不想为这本书出一份力量,印刷装订的工人都跑来问我:“什么时候发印?”“什么时候装订?”他们好义务加班。
老刘是个快六十岁的老排字工人,这一夜他干的最欢,他从诗集里看到英雄的伊拉克人民,多么仇恨美帝国主义,多么渴望着明天——摆脱了帝国主义镣铐的今天,他为伊拉克人民获得独立而高兴。他也为伊拉克的过去而同情,他想起了过去,在解放前他曾亲眼看到了美国兵在北京街上横冲直撞的情景,也想到了美国的吉普车压死了多少中国人,他一想到这些,就愤慨地说:“我们绝不能让已经获得了自由的伊拉克人民,再受帝国主义的罪。我要多为伊拉克做点事情。
老刘一想到这些,劲头就更足了,把稿子排完,自己打了样子,帮助校对,校完了,又去改样,校一遍不放心,再校一遍;改一遍,不放心,再对一次,他要把这一本诗集印出来一个错字也没有。
不到两个钟头的时间,这本书就付印了。
印刷车间的工人,对支援伊拉克兄弟的热情,也不比老刘差,青年工人赵大成,听说要印伊拉克诗人的诗集,把机器擦的干干净净,连螺丝钉也检查遍了,规格尺寸早就搞好了,连上版用的木塞子也准备的妥妥当当。版一到印刷车间,没有几分钟,就打出了样子,贴好了滚筒,机器呼呼??的就开动起来了。
一张一张的字迹清晰的印品从机器上印出来了,每印一张,老刘的心,就跳动一下,因为他知道,这本书早出一秒钟,就是增加我们一份支援伊拉克兄弟的力量;每一本早送到读者手里,就早日使读者知道伊拉克人民的愿望。
不到天亮,两万本书就整整齐齐的放在装订车间的成品库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