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红霞”辉映昆曲舞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2
第8版()
专栏:

  “红霞”辉映昆曲舞台
  马少波
北方昆曲剧院最近上演了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新昆剧“红霞”,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红霞”描写了二十年前江西老革命根据地一个名叫红霞的姑娘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昆剧改编本是改得好的。改编者根据原作的精神和昆剧艺术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改编工作,在故事情节和艺术处理方面都作了有益的修删和补充。例如在前面加了红霞在地主家里当丫头的一场戏,弥补了原作中红霞这个人物来的突兀,成长过程过于简单的缺点;并且彻底抹掉了“美人计”的痕迹,保护了人物性格的完整,更充分地发挥教育力量。编导者增添了一个叫作冯顺的狗腿子和一个伪保安大队附,大大增强了戏剧的冲突和曲折性。最动人的是这样一场:从这个狗腿子垂死的证言中暴露了红霞的名字,引使敌人以残酷的手段在村民中追查红霞。但群众谁也不肯吐露。当群众因此遭难的时候,红霞勇敢地站了出来,这时,敌人要加害于她,可是,另有一个姑娘挺身而出喊道:“我是红霞!”也不过三五秒钟,敌人的惊悸还未定呢,又有一个姑娘站出来喊:“我是红霞!”接着一群姑娘拥到前面一齐喊:“我是红霞!”这当儿,敌人的心震裂了,亲人的心沸腾了,这对于革命人民的高贵品质、英雄气势和她们之间、她们和红军之间骨肉不可分离的关系,有了极其集中充分的表现。全剧中这一节是最动人的,它突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难得昆曲剧院演员们一个个情绪饱满,表演得如此称职;特别饰红霞的李淑君、饰赤卫队长的侯永奎、饰老农民的白玉珍,他们所创造的正面形象,是真实动人的,用重新编制的昆曲调子唱,听来清新激越,感情充沛;扮演反面人物的演员孟祥生、丛兆桓等,也都颇见工力。
当然,昆剧“红霞”也像所有的优秀的新作品一样,总还是有精雕细刻的余地。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序幕似乎是多余的,编导者的创作意图是想把戏剧的主题思想先概括地介绍给观众;但是客观上观众看完演出,是不难受到主题思想的感染的;另则,序幕纯以舞剧形式出现,和整出戏的风格也不统一,新昆剧一开幕,就给观众以浓厚的昆剧的感觉使之贯串到底,始终如一,会更完整,更吸引人,对于昆剧的大胆革新会减少不必要的思想阻力。
二、当红霞假意答应为敌人带路时,群众责骂红霞的情节,过于渲染,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对红霞的性格和她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都有损伤。按剧情所规定的情境来看,红霞在群众中应该相互了解很深的,而红霞在群众危难中挺身自承,真真假假,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虽然个别人一时的误解有时难免,但绝不会如此一致地愤起责骂。在这里分散了群众对敌人的仇恨,是不妥的。
三、昆剧“红霞”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上是尽了很大努力的,无论唱腔、身段……吸收、溶化,运用了不少昆剧的表现方法。但仍使人感到话剧成分重一些。昆剧传统的表现手段极丰富,如果多保留一些,多溶化运用一些,也就是说更“虚”一些就更好了。
“红霞”在昆剧舞台上的出现,是昆剧改革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这个表现历史生活的剧种,也可以直接表现我们今天伟大时代的新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