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西哈努克首相在杨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3
第2版()
专栏:

  西哈努克首相在杨村
  本报记者 汪波清
21日,河北省武清县杨村火车站像办喜事一样,车站入口处搭起了彩门,五百多名杨村的农业社员,手执彩色小旗,列队站在站台上。他们是迎候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西哈努克首相和柬埔寨的其他贵宾前来进行友好访问的。
下午一时,一列漂亮的火车由东而西开来,火车还没有进站,站台上旗帜挥舞,掌声如雷,人们有节奏地喊着:“欢迎首相”,“首相您好”,“中柬友好万岁”。在一片欢呼声中,西哈努克首相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陪同下满面笑容地步下火车,当他走过夹道的欢迎群众的前面时,掌声、口号声一阵高过一阵,首相不得不一会向左边的人群鼓掌答谢,一会向右边的人群合十致意。中柬两国是亲戚,中柬人民是兄弟,这种深情厚谊在这里再一次体现出来。
西哈努克首相冒着大热的天气,来到杨村镇的周家务乡,会见了乡长庞继发、乡党委书记白克儒等人。主人介绍说,这里过去地势低洼,碱大地瘦,十年九涝,这两年来群众奋起修水利,许多土地变成了肥沃的稻田,今年粮食每亩要产一千斤以上。西哈努克首相听了不断点头赞扬说:“很好,很好,你们进步很快!”应乡长庞继发的邀请,西哈努克首相踏着田垅来参观他们的稻田。
在稻田中有一块稻子长得特别茁壮,在这块稻田两边栽了许多木棍,木棍上交错地架着电线,每隔几尺就挂一个紫色灯泡。首相关怀地问:“这些灯泡是做什么用的?”
庞继发告诉贵宾说:“这是两亩武清县干部的试验田,每一亩有九百六十万株,亩产五万斤出头。因为长得密,为了在晚上也能给稻子照光,补充白天阳光的不足,所以我们想法子装了这些电灯。”西哈努克不断点头,赞赏不已。
在这里,首相又看了人工给这块稻田降雨。当几个人把安在渠边的木制降雨器一压,水就像喷泉一样从一根长筒里喷向高空,又均匀地落在稻叶上面。首相高兴极了,他仰着头,第一个举起手对着高空的人工雨鼓起掌来。
首相继续沿一道田垅向前走去,田里的十几个姑娘停了手里的活,鼓掌欢迎首相。周总理对着她们问道:“你们是妇女生产队吗?”留着两条大辫子的陈九芳说是。周总理又说:“怕羞吗?快出来向首相说说你们是怎么种稻子的。”陈九芳走出田来,擦了擦湿手,上前和首相握手。她介绍说:“这一亩田是我们十一个青年妇女种的试验田,现在有九十万株,计划要打一万斤稻子。”她还说:“我们要超过一万斤,要和那边种试验田的小伙子们比一比。”西哈努克首相听了点头赞扬她们。
接着西哈努克首相又乘车来到杨村镇灰锅口乡,参观了那里的由二十四个农业社积资建造的八孔闸水电站。电站负责人赵勇介绍说:“我们有了这个电站,不仅可以用它发的电提水、排水,而且还可以用电犁耕地,用电磨磨面,用它带动铡刀铡草。”参观毕,灰锅口乡农业社社员们就在河边柳荫下摆了桌子,切好他们自种的西瓜、摆下葡萄、新鲜桃子招待首相。在吃着瓜果的时候,西哈努克首相向坐在他对面的中共天津地委第一书记赵克说:“你们对我们招待太好了,我真是感动,我们每天都往我们国内打电报,报告我们受欢迎的情形。”赵克说:“我们人民对首相来参观感到十分高兴,也感到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时,周总理插上说:“我前年访问柬埔寨,那里的人民隆重欢迎我们,至今还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