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出渣不出铁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3
第3版()
专栏:

  出渣不出铁怎么办
  傅辅珠
有些地方的小高炉,开始炼铁不到一天,甚至几小时,就被迫停炉,多是因为出渣不出铁,或是因为产生渣铁坐底,使炉缸冻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多是因为开炉不当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开炉工作呢?
装炉要注意
装炉是由下往上一层一层的,工人在炉里装,装完由炉顶出来。
装炉的时候,首先在炉底和炉缸内墙四周(风口下)捣一层约二十公厘的煤粉(焦粉也可)做为填料,以防止开炉后第一次熔渣粘底或粘炉缸墙。煤粉或焦粉要和臭油或焦油调在一起,当地没有臭油和焦油的,可用耐火泥水。调合后用手抓一把,在手中捏紧,再松开手而煤粉不自由散开,就算合适。太湿了因含水太多,会使炉缸温度一时提不高;太干了又粘不住炉墙。然后在炉底铺上薄薄一层木刨花,再装架木柴至炉腹上部(一点五立方公尺的高炉装木柴二百市斤),在下面和风口处的木柴要小一些的,这样就容易点着,还要在风口处把木刨花塞在柴内,点火时做为“引火”。接着再装无烟煤(若炼铁用焦炭的就装焦炭),一直装满(一点五立方公尺高炉约装八百至一千市斤)。装煤时是一层一层装,每层约三百公厘左右,大小块度要均匀分布,不要压紧,要有透气的地方,在上面几层要分别装一些石灰石,但不要太多。
点火与送风
风口、铁口、渣口都打开将预先烧红了的铁钎由风口内插进木刨花内(有几个风口就同时由几个风口内点火)让木刨花燃烧起来。等木柴也已点着后,就可以把铁钎抽出来(若发现炉内木柴烧得不均,或不旺时,可由铁口或渣口处用同样方法再点)。一般情况不希望在铁口或渣口点火,因为发现有偏烧的现象,甚至发现铁口渣口处烧得太快,而其他地方木柴尚未烧完,以致使炉料发生偏下现象;由风口、铁口、渣口自由吸风,供木柴燃烧,并把煤点着即看到炉顶冒出的烟由混黑转为青白色(此现象说明木柴已烧透并引起煤在燃烧),这时再关上风口盖,有渣口的高炉要封住渣口,然后,再慢慢送风。铁口仍旧开着,让未烧完的木炭由铁口内吹出来,约吹十分钟后,再用硬圆木柴堵住铁口,木柴外堵上一层煤粉泥。这时应按规定的开炉初期的料批上料。我们在一点五立方公尺的土高炉上生产时是按矿石二十市斤,毛铁五市斤,石灰石十市斤,无烟煤四十市斤的先后次序一层一层的用人工倒入炉内,并用铁钯使炉料布置均匀(一点五立方公尺土高炉正常上料是矿石三十至三十五市斤,石灰石二十至二十二斤,毛铁五斤,无烟煤六十至六十五市斤)。
因木炭不可能一次就能全部吹出来,所以要根据小高炉的大小,采取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再将铁口打开让木炭吹出来,同时可用铁钩帮助木炭吹出来,必须设法在熔渣没有下至炉缸前将木炭吹净。但千万不要使用铁钩过猛,只要把堵住铁口的木炭块钩出就可以了,因为使用铁钩过猛时,容易使没有完全燃烧的煤块落到炉缸里,可能会被下来的熔渣包住,而使炉渣坐底,出现炉缸冻结现象。
值得注意的几件事
一般小高炉由于炉缸比较小,使用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耐火度和保温程度都比较差,并在砌炉技术上又不可能像大高炉那样要求严格,同时,小高炉炉基多用大块石砌成,根本不作什么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所以,炉缸容易变凉,或不易提高炉缸温度。因此不宜在装炉时,急于把正式炉料装进炉里,也不宜在一点火之后,马上就送风,因为点火之后就送风,容易使木柴很快烧掉,而无烟煤却还来不及点着(焦炭也一样),这样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加热炉缸温度,相反的会使没有燃着的或没有烧透的煤块落入炉缸内,由于炉缸下部没有足够的空气供给燃烧,所以不但不能达到继续提高炉缸温度的作用,相反的还要吸收一部分热量,使炉缸温度变冷,特别在急于将炉料过早装入炉内之后,很可能使没有熔化的生炉料落入炉缸内,使之在炉缸内不能熔化,即使是熔化了,也得不到充分还原,因之造成粘度很大的渣铁不分的液体,在炉缸温度不高的这种情况下,就产生坐底和炉缸冻结现象,严重的发展只有被迫停炉。
开炉生产后,开始上料时,千万不可使料批太重,最好轻料批生产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再根据炉子情况逐步加重料批。开炉初期,应该多使用一些废铁作为开炉时炉料,少装一些矿石,因刚开炉时,炉内温度很低,特别是炉缸,所以燃料的比例高一些,有利于提高炉子温度,特别是料批太重,这是不适应于小高炉的情况的,因为炉子小,若一时上料太多,便使炉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行程来使之熔化与还原,因此也易使生炉料落入炉缸,这样,不仅炼不出铁来,还会造成炉缸冻结或坐底现象。
无论大小高炉都要求按一定的规定料线上料,并不希望有较长的时间采用过低的料线操作。因为不按规定的料线装料,炉内温度会依着装料的忽多忽少忽快忽慢而变成忽冷忽热,严重的会常发生悬料和崩料事故,悬料时间长了,会使风压骤然增加,使送进炉内的风量减少,也会使炉子变凉;若崩料严重时,也会使生炉料落入炉缸,造成前面说过的结果。
若过长的时间采取过低的料线,特别是使用无烟煤炼铁的小高炉,一方面会使热量跑向高炉上部,不但会使炉缸变凉,也容易造成结瘤事故;另一方面即使不结瘤也会使还原过早的铁又会氧化成三氧化二铁,使之又回到炉缸内来直接还原而吸收炉缸的温度会使炉缸变凉。同时料线过深时,炉料的正确分布将被破坏,使大量的矿石沿着炉墙滚向炉子中心,使炉子中心矿石堆积,这就直接影响了通风,使没有被熔化的矿石落入炉缸造成事故。
特别是小高炉采用无烟煤炼铁,对无烟煤的粒度要求需严格一些,其粒度应在二十五至七十五公厘之间,太小了会使高炉透气性不好;太大了,热稳定性不好。
开炉点火送风后一定要将没有烧完的木炭由炉缸内吹出来,若仍有木炭块留在炉缸内,则炉渣进入炉缸后,便会把木炭裹起来,使渣不仅流不出来,还可能越滚越大使炉缸闭塞,造成坐底和炉缸冻结,或铁口与渣口打不开等现象。
总之,对小高炉操作的技术学起来是容易,但千万不可把它看得太简单,特别是开炉操作比大高炉要难掌握一些。除此之外,如果要求使小高炉在开炉之后能很好的转入正常生产,对装料操作也要特别注意,必须尽可能做到料批重量过磅“准确”,向炉内布料要“均匀”,不要偏布料,或使大小块分别堆积在一处。并要做到上料“稳”,即按规定的料线实行勘探料线,勤上料。万一不小心就会在一、二小时内就给炉子带来生产上的故障。
说明:①这篇文章是以一点五立方公尺土高炉用无烟煤炼铁在山西阳城应朝铁业社的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
②料批——是一次装进炉内重量,包括矿石、石灰石和无烟煤。
③料线——是指炉料在冶炼过程中下降的深度(由炉喉最上部作为起点)。
④悬料——是炉料悬在炉身部分不下落的现象。
⑤崩料——是由于悬料而产生的,即悬料之后,或上部炉料继续增多,或炉内风压减低,则悬着的炉料自己会跌下来,叫崩料。
⑥结瘤——矿石和石灰石在高炉上部熔化过早,过多的粘住了炉墙,下不来就叫做结瘤。(附图片)
安徽省凤阳县第二机械厂为了解决原料问题,自己建立了一座炼铁炉。朱朝正摄(安徽蚌埠拂晓报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