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徐水人民公社颂 一、全民皆兵的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3
第4版()
专栏:

  徐水人民公社颂
  一、全民皆兵的公社
  本报特约记者 康濯
自从毛主席到徐水视察以后,才不过半月天气;我想要歌颂这里的人民公社,却感到困难很多。这个县是在去冬今春的苦战中实现了水利化,特别是在今年6月麦季丰收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人民公社的。8月初,毛主席视察以后,全县二百多个农业社很快就全部建成了公社。8月半,不少小公社纷纷合并;全县二十个乡,有的并成了一乡一社,有的是一乡两社、三社。现在,全县却并成了七个大的人民公社——也就是七个乡;每个公社九千户左右,四五万人口。问题是这种一日千里的变化,还决不只是单纯的数字增减,而是意义无穷。但我却写不出这无穷的意义于万一……
发枪典礼
也许可以从军事化谈起。由于毛主席曾经鼓励了这里全民皆兵的军事化措施,赞美了这里实行军事化以后劳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跃进的发展,因而国家决定给这里全民皆兵的公社社员发枪,并于8月13日首先在毛主席到过的南梨园乡举行了发枪典礼。这个发枪典礼就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社员和民兵结成一体的优越性。
这是一个一千多公社社员和钢铁民兵的大会。给连长发手枪,战士发步枪。一时间当然不可能做到一人一枪。但是,不管得没得到枪,都同样感到特殊的光荣和兴奋。这一天,四百多个女战士都穿的格外漂亮,大多是粉底红花或白地兰花的小褂;她们都决不考虑枪枝的油污。得到了枪的郑秀龄嫌自己的辫子妨碍操作,马上就剪掉了辫子。六百多男战士更是个个喜笑颜开,发现哪一支枪上有脏土痕迹,大家就抢着抓下雪白的头巾去擦。在发枪以后的第二天,我在毛主席到过的大寺各庄,看见民兵们在早上上工以前和晚上下工以后,都雄赳赳地操练一遍;在生产的时候,把枪架在地边,男战士们甚至做着活儿还要喊“一二三四”。而最能显示军事化的威力的,还是在发枪典礼以后,一千一百名战士根据命令,肩扛锄头手持枪,跑步奔赴生产战场,两个半钟头就锄地四百一十亩,拔草三百四十亩,追肥九十五亩;人们在突击生产的时候,都还唱着“解放军战歌”呢!
所有这些背枪的和暂时还没有背枪的战士,男的从十六岁到三十岁,女的从十七到二十二,一个个都是在红专条件上经过严格挑选的积极分子。他们叫基本民兵。他们除开操练的时候和担负临时突击任务的时候集中活动以外,平时都和全民皆兵的公社社员编制在一起,每一个民兵排有一个基干班。这就是说,每一个连都能集中一个基干排,每一个营都能集中一个基干连。基干民兵们以自己的突击行为,推动着全体公社社员的战斗化的生产跃进。
生产战斗化
正是这种战斗化的生产跃进,显示了人民公社的劳动大协作的巨大效果。前几天,部分地里有草、有虫;任何一个小社,就是全力锄草和除虫都很难完成任务,更不用说还得耽误其它活儿。但由于公社统一调配劳力和军事化的行动,草多的公社就集中几千人全力锄草,城关镇地里的草就这样在一天之内集中两千人全部锄光。从城关去大王店的四十里公路,由于雨水冲刷和铁轮车碾压,闹得寸步难行;而公路两旁两个大公社的全体民兵,只集中干了一天多,现在却一望展平,公共汽车已经通车,大王店附近山里开采的铁矿石也已顺利地直往城里运。昨天,我在遂城公社的谢坊,看到那么一个大村子只有不多的两伙人在干活,一伙是妇女,肩上背着喷雾器,手里拿着喷管,在多穗玉米地里喷生长素;另一伙男女都有,在山药地里追肥。他们村的人都干什么去了?他们有四个连由公社和军事指挥部统一调去在突击积肥。这真是野战兵团的积肥大战!今年的麦地每亩要施粗肥十五万斤,正如遂城公社党委会说的,若不这么大兵团作战,你再怎么跃进,也变不出那么些肥料啊!
军事化同生产需要相适应
人民公社和军事组织就这么结成了一体。从发展过程来看,军事化是这里建立人民公社的先声,而人民公社又进一步提高了军事化。早在去冬今春水利建设的时候,这里就是全县劳力统一调配的大兵团作战。除四害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今年麦收以后,全县要栽二十六万亩山药,要全力抗旱,而全部十一万劳力又还分出了四万人去搞工业、打机井和帮助外县修水库;当时全县六万个耕作区,每区不过个把劳力外加几个不算劳力的老弱!简直是什么也干不成。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骑着自行车,在各处转了三天,碰见了数不清的困难,也碰见了一些农业社自己搞开了劳动协作,搞开了突击连和专业排,也搞开了平坟堆、吃食堂、办幼儿园以及拆旧房土上地和临时性的统一分配住处。于是,全县发动了劳动大协作的鸣放辩论,接着就实行了全民皆兵的军事化和战斗化。
这是形势逼人。但这也还是初级的形式。农业社太小,任怎么协作和战斗突击,提高效率也有限。何况庄稼地都要求美术图案式的园田化和规格化,社社乡乡之间的土地和劳力都迫切需要统一安排。于是,又一个形势逼人:必须并大社、办公社。而人民公社一办,大兵团调动一频繁,全民皆兵的营连排又发生了问题——你总不能把军事组织里四五十岁往上的男女随时调来调去。于是,又在一般社员民兵的基础上,成立了机动灵活而战斗顽强的基干民兵组织,把军事化提高了一步。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发枪?
“保卫和平!”大寺各庄的阎春明说:“美英帝国主义若不赶快滚出中东,我就要挎上枪跟它较量较量!”
大寺各庄的模范饲养员阎振江还补充了一条军事化的好处。这是一个六十岁的老汉,武术家,钢叉和三节棍耍的人人叫好。他一辈子没闹过病,现在别人起一圈粪的工夫他还能起两圈。他说:
“青年们下操练武的,好啊!生产准能跃进的更快啦!”
徐水人民在过去的战争里面,曾以游击战和地道战闻名,而当时的战斗生产也闹的挺好;在当时的老解放区生活过的人们,大概还会记得战争中徐水县张瑞生产合作社所创造的奇迹。现在,在人民公社的组织里,徐水人的传统相承的战斗劳动,自然更会把这儿的生产大跃进推向永无止境的美好前程。
(本段完,全文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