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在实践中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3
第4版()
专栏:

  在实践中提高
  田连阡
在各地制造滚珠轴承的运动中,只要人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越是动手制造比较早,发动群众比较充分,制造出来的数量比较多的地区,产品的质量也越是比较好。浚县是河南省制造滚珠轴承最早的一个县,这个县二十天就基本实现了滚珠轴承化。而他们用土办法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制造出来的滚珠质量并不坏。有一部分甚至已经赶上了天津的狮球牌滚珠;河南省制造滚珠较多的长葛、兰考等县生产的滚珠,在硬度或者光洁度方面也都赶上了国内某些大工厂同类产品的水平。河北省邢台市生产的滚珠也很出色;这省宁津县制造的六二○八轴承,每分钟可转一千五百转,可以同有名的工人牌轴承媲美。相反的,有一些地方迟迟不前,制造得很少,那里的滚珠轴承质量也就比较差。
这似乎是一件难解的事情:造得慢一点,少一点,不是应当在质量上好一点吗?为什么事实恰恰相反呢?这只是看到事情的表象,而没有抓住其实质。任何事物现象都与其他一些事物现象联系着,而不是孤立的。以制造滚珠轴承为例,这件事就同各地领导上的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联系着。凡是制造得很多的地方,一般都是当地领导很积极,比较深入地发动了群众,形成了群众运动。广大群众把力量和智慧发挥出来了,当然也就能够制造得多而且好。反之,凡是制造得很少的地方,一般都是领导上不积极,不相信群众,不相信土办法,特别是像滚珠轴承这种一向是大工厂生产的东西,更不相信土法可以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就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不积极发动群众运动来克服制造中的困难。这样,结果当然是制造的数量少,质量也低。
一部分人的这种消极态度,表现出他们脱离了我国工业尚不发达的实际,脱离了农业生产的当前需要,同时也表明他们不了解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是贯穿着人们的实践的。因此全国范围内举办地方工业以至乡乡社社办工厂的运动,农村中普遍兴办中学以至大学的运动,都是先举办后提高,在行动中实践中提高;而不能坐等条件具备,然后举办。大家都坐下来等待,那就一辈子也等不来什么好的条件。因为好条件也是人们在实践中一步步创造的。一开始制造滚珠轴承时制造不好,但人们却可以取得教训。制造得多了,经验和办法也就多了,技术的基础
(包括设备)也慢慢建设起来了,质量当然也就可以逐渐提高了。前几年农业生产飞快地合作化的时候,有些人以为这样大量的发展一定办不好。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他们完全错了。他们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看不到合作化是广大农民的要求。对于现在的许多事情,也必须这样看。只要是广大群众要求搞的事情,那就先办起来,一边办一边吸取经验,一步步提高。就是说,在实践中提高。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方法。对新生事物求全责备,因怕办不好而迟迟不办,幻想良辰美景会忽然从天上掉下来。这是唯心主义者的方法,也是形而上学的方法。结果呢?就是冷冷清清,一无所有。
“在实践中提高”这个发展规律,应用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也就是在数量中求质量——一开始不要在质量上苛求,而放手让群众大家都来干,自然会达到相当的数量,这就给质量的提高创造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