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红色歌声响遍绿色家乡——在太舟坞村的晚会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4
第4版()
专栏:

  红色歌声响遍绿色家乡
  ——在太舟坞村的晚会上
  苏方
今晚是俱乐部开放的日子。永丰屯乡太舟坞村的人们,都兴冲冲地朝这儿走来。
室内,两盏电灯照得明晃晃的;朝门的墙上贴着一张引人注目的标语:跨黄河,越长江;学文化,扫文盲;红色的歌声响遍绿色的家乡。在灯光照耀下,每一个字都闪闪发光。人们,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在读杂志,在看报……。
室外,院子里,田坎旁,墙角边,到处歌声四起,数快板用的竹板也打得吧哒吧哒直响,那是今晚要表演文娱节目的演员们,在加紧练习。
说起文娱表演,这对太舟坞的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打一解放,村里就成立了剧团,演出过
“白毛女”、“一贯道”、“志愿军的未婚妻”等大型剧目。合作社成立以后,剧团就更加发展,成立了编写组、采访组、演出组,演员人数也增多了。他们不但演现成的戏,而且还根据本村的新人新事,自编自演。最近,因为生产忙,大戏不大演了,但小型的演出仍然没有中断过。
人们都很乐意参加文娱晚会,因为大家都深深体会到,看看有意思的文娱节目,不但可以减轻劳动后的疲劳,而且可以受到教育。活生生的例子有的是:1952年时,有一个老太太阻止儿子参加志愿军,看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以后,她懂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她变了,鼓励儿子报名参军。过去,有些男社员不满意和女社员同工同酬,今年春节演出“女社员”这个戏后,这种陈旧的思想消除了。……现在,人们正以热切的眼光注视着那些演员们。瞧,他们练得多带劲,又说又唱,还互相纠正着姿态和表情。他们都想表演得精采些,因为今天的晚会有着特殊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有一批即将毕业的学生新来这里参加劳动锻炼,今晚是新老社员一块联欢哩!
晚会开始了,生产队长在院子当中大声讲着话。这个五十二岁的老雇农,过去是有名的“石头桩子”,不声不响的。解放以后,却成了一个生龙活虎的人。他的讲话简短明了,向新社员表示欢迎,又鼓励全体社员要加把劲做好抗旱、防涝、追肥、锄地等工作。他们的晚会,常常是采取这种方式:布置当前中心工作和表演节目同时进行。
接着,演员们上场了。人们立刻开始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笑了起来。一个男学生唱了一段单弦,是讽刺一个落后的死脑筋的。那有趣的词,有趣的声调和有趣的表情,把人们逗乐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几个年青人一面笑着,一面低低议论开了:“这人怎么这么落后?”“可不是吗?真得狠狠批评批评他。”从这些话里看得出来,他们年青火热的心中,是容受不下这样陈旧的人物的。
女学生们唱了好些动听的歌,什么“瞧情郎”呀,“夫妻逗趣”呀。接着擅长说快板的老社员孔庆生出来数他新编的“夏季卫生”。词还不熟呢,他结结巴巴地老说不下去,人们又笑起来了。笑声一完,大家便劝慰起他来。这个说,“你别着急,别哆嗦,慢慢来吧”,那个说,“你实在记不住,就说一段老的吧”。在大家的鼓励下,孔庆生终于顺利地说了一段“解放台湾”。雨后的夏夜是清新爽朗的,人们的心也像它一样清净无尘,彼此融洽无间!
新社员唱得好,老社员唱得同样好。指挥张万伶领着社里的合唱队唱了起来。这个合唱队真是阵容整齐:有青年男女,有小孩,还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大跃进的歌声震响四方,老年人也振奋得像年青人一样欢唱起来。他们不但学了很多新歌,还自己编了赞扬新社会的歌来唱。老头合唱队本来要单独表演的,只是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好走,被别人挡住了没有来,因此才临时大家混在一块唱。老年人唱,青年人唱,孩子们也随着唱,他们带着自豪的表情大声唱着“社会主义好”,唱着“干、干、干”。人们应和着一起唱了起来。雄壮的歌声震响了沉睡的田野,慑住了鼓噪的鸣蛙。正如屋里的标语所写的:红色的歌声响遍了绿色的家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