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钢铁战线上的日日夜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5
第2版()
专栏:

  钢铁战线上的日日夜夜
  本报记者 张竞
走出扬州车站,走过了一条热闹的大街,又穿过了好几条小巷子,这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人在敲着碎缸片,有人还用筛子把它筛成了很细的粉末。一打听,原来他们赶制炼铁炉,找不到耐火砖,就把它磨碎了同焦炭粉、沥青油搅拌起来,搪在炉子里,这叫“炭素捣固”,比耐火砖还经烧呢。几个月以前,我到过这个城市,城市的人们对钢铁两个字似乎十分生疏;现在,许多点点滴滴的印象,在我脑子里勾出了这个城市的英雄面貌:炼钢、炼铁,本来是多么遥远,多么神秘的事,而今却成了人们心里的一股暖流。
人们想到了的,就一定能够做到。市委的同志告诉我,仅仅半个月的功夫,全市人民已经用冲天的干劲和惊人的智慧,在这个从来不产钢铁的城市里,竖起了七十多座土高炉。
在人造纤维加工厂,厂长陈进同志带我走进了一个四面晾着蒲草的院子里,就在院子中间,竖着一个像腰鼓一样两头小中间大的土炼铁炉,这炉子外面既没有整齐的青砖,里面也不用什么耐火材料,看上去好像全是用泥巴糊起来似的。就是它一昼夜畅流七炉铁水,就是它被列为全市出铁最正常的一只炉子。听陈厂长介绍才知道,他们因为一时弄不到耐火砖,就试用黄泥、紫泥、白云砂、缸片屑等耐火材料混合起来,搪了这么一个道地的土炉子。全部材料费用只花了六块钱。最妙的是这个炉子是一层层垒起来的,上下一共五层,每一层都可以灵活地搬动,那一层烧坏了,换掉一层就可以照常出铁。我问陈厂长这个法子是谁想出来的?他回答说:“一个人是想不出来的,可是大家一开动脑筋,办法就出来了。”
我又来到扬州市第一初级中学,这里也竖起了土炼铁炉,全校一千多师生都为这个炼铁炉付出了劳动和智慧,学校的支部书记雷寿延同志带我去看了他们创造的土卷扬机。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土送料机,把它架在高炉旁边,只要用手转动绞关的摇手,绞关上的绳子就带动料斗向上爬行,爬到炉顶,它会自动倾斜,把原料均匀地送到炉子里去。加料的人只要在炉子下面操作,既省力又避免出事故。雷寿延同志又给我看了一张脚踏风箱的图纸,图纸很简单,就是在风箱上加些机械的动作,用脚踏代替手拉,而且风压比鼓风机还大。在全市大搞钢铁,各种设备都非常紧张的时候,创造出这两种土机械,它的意义就更大了。
夜幕降临了,渡江桥畔一阵阵河风驱散了白天的暑热,往年这正是人们安静地歇凉的好时刻,可是今年,一到晚上,大街小巷反而变的更加忙碌起来了。人们推着大车,抬着竹箩,孩子们提着小篮子,老年人拄着拐杖,一群群一队队像流水一样向四郊的“炼铁联合工地”流去。原来,扬州市不但是在工厂、机关、学校的院子里有炼铁炉,人们还在四郊开辟了几十亩空地,在这里集中地砌炉子炼铁。我也跟着人群来到了渡江桥南的工地上。黑夜里,工地上的灯光一串连一串,这里正在进行着炉子的基础工程。人们打夯的号子声响成一片,挑着砖头和泥块的人群飞梭似的在我面前来回穿过。我正想找些人坐下来谈谈,十几个带红领巾的孩子排着队走过来了,他们每人手里都拿了一个长方形的红纸包,边唱边走。我拉住一个最小的孩子问他们是干什么的,那孩子天真地举着手里的纸包回答我说:“这是耐火砖,是我们节省糖果费买的,给叔叔送去砌炉子的。”不等我再多问几句,他已经从我手里挣脱了。
在一个小三角形的草棚面前,围着一堆人,好像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似的,我挤进去一看,棚子里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她一手拄着一根很细巧的拐杖,一只手拿着小鎯头在敲耐火砖,大家都在劝她早些回家休息,可是那位老太太怎么也不肯,她说:“我这一辈子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没有听说过我们扬州也能出钢铁,你们让我出来见识见识,也不枉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呀!”“那末老太太你就坐着看看得了,不要动手干了。”旁边有人插了一句。可是老太太却说:“你们大家在干社会主义,我怎么能闲着?那怕是我敲的一粒粉屑子能砌在炉子里我也高兴。”不知是谁又插了一句:“老太太,再过七年,你就是一百岁了,到那时说不定我们已经赶上英国了哩!”老太太这时停下了手里的小鎯头,眼睛里充满了希望的神彩频频地点着头说:“托毛主席的福,我一定能看到的。”她的坚定的信念,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很快地感染了周围的人,人群中立刻有人说:“对,为了这位九十三岁的老太太,我们也要提早出铁!”
起大风了,工地上刮起了滚滚的泥沙,连工棚上的芦席也卷得飞起来了,远处雷声隆隆,看样子就会有一场暴风雨来了。可是工地上的人们好像根本没有理会这些。我走到手工业工人的炼铁工地上,这里许多炉子已经打好基础,有的已经砌得有一人高了,工地上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将要在这里砌三十个土高炉,一共六十立方,假使每一个炉子都升火出铁,一天就可出铁七十吨,今年就可出铁一万吨。
单单手工业系统,就是一万吨,全市该有多少个一万吨!
已经十一点钟了,还不断有人到工地上来。我站在高处,望着工地上忙碌的人海,心里也油然生起了和大家同样的希望和喜悦。
扬州机械厂工人用诗歌唱出了他心头的激动:
禁不住满心欢喜满脸笑,
我们要大着嗓音向人们宣告,
昨天我们炼出了第一炉铁,
今天第一炉钢水诞生了。
提起这个我们多么骄傲,
不平凡的奇迹我们亲手创造,
钢,祖国工业的柱石啊,
一炉钢水一炉宝!
神奇的图画多么美妙,
高炉将布满我们的城市,
耸入云霄,
过去谁曾这样想过?
这都亏党的英明领导!
  ……(附图片)
  贺宝昱插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