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怎样办好农村食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5
第3版()
专栏:

  怎样办好农村食堂?
农业社办公共食堂,集体吃饭,这是今天农村中一件很有意义的新事。它是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一项重大的改革。因为是新事情,所以在试办中不免要遇到许多的问题。群众对于公共食堂,也可能有一些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最近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都提出一些疑虑。集中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农民的生活在目前来说还是不富裕的。他们一家老老少少,终年要根据粮食多少、农活忙闲、干活的人与不干活的人等不同情况,灵活地安排饭食。如平常吃些瓜菜之类的东西以节约粮食;农闲或阴雨天就吃点稀的;活重时就吃好些。这种习惯是祖代传下来的,对节约粮食有很大作用。但一办起食堂,这种安排就很难办到。农民会认为这是吃大锅饭,反正得管饱,会丢掉节约习惯,会像干部在食堂吃饭那样,把口粮交食堂,食堂就得管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二、人们口味不同,一家人中,老人、小孩、病人也需要不同的照顾。办起大食堂,把各家各户大大小小集中起来,这问题怎样解决?
三、合作社收益分配,包括粮食和现金,是总的扣下来拨归食堂呢?还是发给社员,由社员根据情况交呢?有许多社几乎常年不给社员分现金,社员零用钱,是卖点自留地的菜、瓜果,干点副业分点红,卖个鸡蛋、肥猪等来解决。社里不分给社员,又向社员要是困难的。如食堂由社开支,这是个不小的担子。
四、现在农业社的开支账目有许多是不够清的,特别是队的账目。管理人员也缺乏。而这一点是办好食堂的重要一关。这问题如何解决?
五、社干部管事太多,很可能事事管不好。忙了生产,照顾不了生活,更抓不了思想。现在如果再把社员吃饭问题一总包下来,是否负担太重了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大家来讨论,已经举办了公共食堂并且取得了经验的地区,应当很快地根据实践的经验,写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办法。这是对别的地区的帮助。只有使广大群众都明白了公共食堂的做法、好处,消除了他们的疑虑,这个对发展生产大有好处的办法才能逐步推广。反之,群众的疑问不予解答,做法和好处都不讲明,简单从事,就也能使好事办坏,产生不良的结果。这点各地都应当密切注意。现在,我们希望各地首先针对这里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
另外,已经有不少读者写来了一些公共食堂的做法和经验,今天特选刊几件,供各地参考。谁如果认为某些办法不妥,也可以提出意见。
编者
全民食堂最受欢迎
河南沁阳县农村中举办的食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具有不同特点,大体可分为四种形式:
(一)全民食堂。所有人口全部参加食堂吃饭,全家全民集体生活。这种形式可以使妇女完全摆脱作饭方面的家务劳动,挖出全部劳力潜力,投入生产,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且能节约粮食。
(二)半食堂。一种是各家做馍在一块喝汤;一种是在一块吃一顿或两顿,晚上各吃各。这样食堂是简单易办,但还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劳动力的作用。家庭事务未能全部摆脱,各家仍要有人做饭、磨面。
(三)专业队食堂。就是某一专业队的生产人员在一块临时起火吃饭,这和第二种形式基本相同。
(四)单身汉食堂。
以上四种形式以第一种全民食堂为最好,较之其它优越。其它几种形式虽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但不能充分挖掘劳力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而且粮食有浪费,不易掌握。因此,目前其它形式的食堂,有些已转为全民食堂,正在筹建的也喜欢一下搞全民食堂。全民食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食堂的经济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处理得恰当与否,是办好食堂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几种办法:第一、按以人定量标准发给每人粮票,吃多少,买多少,交多少粮票,钱算钱,粮食算粮食。第二、不发给个人粮食,只宣布各家的标准,实行饭票制度,以饭票代替粮食,吃多吃少不限量,但每天或几天核算一次,公布各户吃超过或节约情况评比表。通过评比形式,使各户自行掌握标准,厉行节约。第三、按人口大小年龄以人定量,这样就产生有的不够吃,有的吃不了。第四、按人对粮食起火,吃多少对多少。第五、没有限制,想吃多少吃多少,这样浪费较大。上述几种办法,以第一、二种为最好,既保证了每人都可以吃饱又节约粮食,群众满意,应大力推广。
中共沁阳县委
  算细账、大辩论、解除顾虑
河北省张北县经过全民整风,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了。为了适应生产大跃进,群众迫切要求变分散吃饭为集体吃饭。因此,当县委一提出建立集体食堂时,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当然,在酝酿建立食堂时,也遇到了一些思想障碍。主要是在部分较富裕的社员中存在“三愁”、“四怕”、“一大顾虑”。“三愁”是:一愁站队买饭麻烦;二愁来客没法招待;三愁雨天无法吃饭。“四怕”是:一怕吃不饱;二怕不如在家吃的好;三怕小孩吃不上零食;四怕因集体吃饭加强劳动强度,没有休息时间。“一大顾虑”是:顾虑粮食入大堆,跟上缺粮户挨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县委先发动群众鸣放辩论,算清四笔账:第一笔账是:建立食堂,节省劳力,有利生产;第二笔账是:各户省去做饭时间,适当增加休息时间;第三笔账是:集体吃饭省米面,省柴炭、省油盐;第四笔账是:集体吃饭,时间统一行动统一,多生产实现大跃进。同时并向社员说明:办食堂,只是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吃大锅饭”,吃多吃好多出粮多出钱,吃少吃孬少出粮少出钱;节余归自己,并不影响按劳取酬,也不影响“以人定量”粮食分配原则。对社员的生活资料,仍属社员个人所有。通过算细账,交代政策,辩明了是非,解除了群众的各种思想顾虑。
群众的思想顾虑,部分又是由于一些实际问题而引起的。因此,县委在积极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经过群众的充分酝酿和讨论,建立了一些必要的食堂管理制度。
     中共张家口地委办公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