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促进派得势 悲观论破产 内蒙古跃进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6
第7版()
专栏:

  促进派得势 悲观论破产
内蒙古跃进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新华社呼和浩特25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永西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大破“内蒙古落后论”和“民族地区特殊论”的右倾保守思想,工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内蒙古在大跃进以前和大跃进过程中,曾经出现不少右倾保守论调。如在大办工业和技术革新方面有“内蒙古落后论”,农业方面有“十年九旱论”、“广种薄收优越性论”,牧业方面有“自然灾害不可战胜论”、“牧场饱和论”,甚至还有“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论”等等。这些论调的特点是只见物不见人,不从发展上看问题,其实质都是悲观论。这些论调严重地阻碍着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违背。因此,一场两条路线、两种方法的斗争,便在工农牧业各个生产建设战线上展开了。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领导这一斗争中,基本上采取了这样的方法:一方面不断地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和各种各样错误论调,一方面用大辩论的方法坚决发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而当群众发动起来创造出奇迹之后,又运用生动的事实继续深入地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使得大跃进运动一浪高一浪地不断发展。
大跃进的浪潮,首先是从农田水利和牧业合作化开始的。内蒙古地区冬季严寒,过去从来没有过冬季施工。去年冬季,各级党组织把冬季能否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交给群众辩论。广大农民解放了思想以后,便和严寒展开顽强的搏斗。在各族农民的冲天干劲下,全区扩大灌溉面积的计划五次被突破,从去年10月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二百八十万亩,连同原有的一千二百万亩,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水地三亩多。“十年九旱”的面貌,将从此改观。在党的总路线鼓舞下,农业生产上耕作粗放和广种薄收的习惯,也有了很大改变。全区八百多万亩春小麦已经获得空前大丰收,平均每亩二百多斤,比去年平均亩产一百零八斤增加约一倍,并出现了很多高产田和大面积丰产田。这期间,内蒙古党委抓住水利建设成就、春小麦丰收和大秋作物生长良好等事实,在各种会议上有力地驳斥了“十年九旱论”、“广种薄收优越性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畜牧业方面,经过去冬今春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两条道路的大辩论,广大牧民坚决要求走合作化道路,到7月5日止,全区入社牧户已由占总牧户27.6%跃进到85%。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6月下旬召开的第七次牧区工作会议上,对“自然灾害不可战胜论”、“牧场饱和论”(即牧场的载畜量已经达到饱和点),以及认为内蒙古牧区劳动力缺乏不可能大量发展畜牧业等“特殊论”,又作了深刻批判,并提出加强各项增产措施,要求今后四年畜牧业的每年递增速度达到20%——25%。
在技术革新和大办工业方面,内蒙古党委一开始就狠狠地批判了“内蒙古落后论”和迷信思想,打掉自卑感,振奋起人们的精神,因而出现了许多奇迹。例如呼和浩特第一毛纺织厂的绒线、长毛绒一等品率和单位用毛量指标等三项,都在最近跃居全国第一,染色牢度和减少工序等也做出新的成绩。海拉尔、牙克石两乳品厂的乳粉、奶油质量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全民办工业的浪潮,正在日益高涨。到8月15日,全区群众办的厂矿已达到十一万二千多个,已生产出第一批钢、铁、铜等四千多吨,水泥五千七百多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