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机关办农场好处无穷 盐城创造培养干部的新形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8-29
第6版()
专栏:

  机关办农场好处无穷
盐城创造培养干部的新形式
据新华社南京27日电 记者鲍春光报道:中共江苏盐城地委、盐城专署直属机关和盐城县直属机关干部二千多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在荒地上开辟了一个五百八十二亩田的机关农场,把机关工作和劳动生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锻炼了干部,改进了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整风运动的成果,创造了通过劳动实践培养机关干部又红又专的新形式。
这块五百多亩大的机关农场,过去是一块多年荒废着的盐碱地,经过机关干部的连续苦战,现在已根本改变面貌。他们拓宽了引水河,开挖了灌溉总渠和纵横交错的支渠,使凹凸不平的荒地变成了平坦整齐的良田。农场里种植着专区范围内所有的主要农作物。目前各种作物长得都很好。
在这块田里,党委书记、部长、局长、处长、科长……,到处可见。田里既有久经革命战火锻炼的老干部,也有过去很少接触实际的知识分子。他们都赤着脚或是穿着草鞋,两支胳膊和两条腿都晒得黑黝黝的。除了个别年老体弱的干部以外,一般干部都是上午劳动,下午工作,或是白天劳动,晚上工作。到了农忙时,他们就“地里劳动,田头工作”,拟文、批示、收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在田头利用休息或空隙时间就处理了。劳动不仅没有影响工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干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真刀真枪地大搞农场,是从今年五月开始的。去年,中共盐城地委、专区机关干部就经常组织起来到农村去参加义务劳动,加强了劳动观点。但是义务劳动停留在临时的、突击的形式上,劳动前要通知,动员督促,劳动后又没有责任在身,这就不能充分发挥干部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今年二月,机关干部和城郊农业社挂钩,同农民合种试验田,进一步密切联系了群众,生产知识也有所增长。但是,同农民合种试验田比较分散,劳动不经常,思想领导上和技术指导上都感到困难,评比也不方便,难以得出指导全专区农业生产的整套经验。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地委采取办机关农场的方式组织干部参加劳动生产。地委决心要使这块农场成为培养又红又专的机关干部的大学校,成为指导全专区农业生产的坚强基地。
经过三个多月的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干部劳动的形式有很多好处,第一,迅速地改变了干部的思想作风,进一步打掉了官气。轻视劳动的思想初步克服了,计较福利,追求享受的个人主义已经没有立足的余地,代之而起的是“人人爱劳动,处处谈生产”的新风气。第二,干部的生产知识迅速地提高,从而改进了工作,“五谷不分”的干部没有了,过去生产过的干部也感觉学到不少新东西,像密植、深耕、浅水勤灌等知识,都是过去所不知道的。第三,密切了上下级的关系,增强了团结。过去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不多,现在经常地和成百的干部在一起劳动,有说有笑,充分体现了上下级之间的平等关系。第四,通过生产实践,有效地克服了右倾保守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