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阅读
  • 0回复

深耕密植代替了刀耕火种 侗族人民大踏步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01
第6版()
专栏:

深耕密植代替了刀耕火种
侗族人民大踏步前进
新华社贵阳31日电 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八十多万侗族人民,正以冲天干劲力争工农业大跃进。
侗族人民聚居在三省(区)的边沿地区,过去农业生产大都处于“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落后状态;就是在比较先进的地区,人们也多用木犁木耙耕田。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侗族人民的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基础较差,还没有彻底改变耕作粗放的状况。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舞下,今年侗族人民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兴修水利工作。他们大干一春,已使60%以上的田免除了旱灾的威胁。其中被称为“三年两不收”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今年修了一万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已使80%农田不受旱灾。再干一冬,通道县就可以实现水利化。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这些地区针对耕作粗放的缺点,开展了一个以早种、深耕、多施肥、密植和改良农具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已经使农业生产的面貌大大改观。
湖南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每亩施肥达五万斤以上。这些地区过去种植水稻,都是栽“稀大窝”,现在广泛推行了密植。山高水冷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今年还破天荒种植了十万多亩大面积的双季稻。为了实现深耕,各地大量采用了改良农具和新式农具。据统计,今年侗族地区有30%以上的土地,是用双轮双铧犁、山地犁和无轮一铧犁等耕作的。贵州省边远的黎平县,用新式农具耕犁的土地达到一半以上。
目前,侗族地区不断传出了丰收的喜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种植的十万多亩早稻,已收割八万多亩,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一十多斤,最高亩产达一千二百斤。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马龙乡,早稻每亩也收了六百到一千斤,比去年全县平均亩产量高出40%到一倍半左右。
在农业大跃进的同时,侗族人民大力兴办了工业。这些地方原来没有或几乎没有工业,但人们以冲天干劲在汉族的帮助下迅速建成了大批小厂矿。据贵州天柱、三穗、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不完全统计,已办起一万多个小工厂。其中有农具制造厂、土化肥制造厂、煤矿、炼铁厂和机械厂。天柱、三穗两县的农具制造厂,最近开始成批生产滚珠轴承,准备把今年制造的十七万多部牛、马车和人力车,大都装上滚珠轴承。
  (附图片)
在农具改革中,侗族人民也不落后。这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社木工们,赶制出的一台打谷机。
赵黄岗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