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从又穷又白变成又富又美 敦煌在不断革命中步步登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02
第7版()
专栏:

从又穷又白变成又富又美
  敦煌在不断革命中步步登高
本报记者 胡季委
编者按:经过一年来的苦战,很多原来又穷又白的地区,就会变成又富又美的地区。当它们是又穷又白的时候,干劲是很大的,当它们变成又富又美以后,只要掌握了不断革命的指导思想,干劲就会越来越大,旧的成绩将成为新的成绩的开端,它将鼓舞着人民更加信心百倍地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因而及时总结党委如何领导这些又富又美的地区继续前进的经验,对争取明年更大跃进有很重大的意义。这里介绍的甘肃敦煌县的情况,值得参考。
又穷又白,干劲冲天。从又穷又白经过苦战变成又富裕又美丽以后,干劲是不是就会松下来呢?好些地方过去曾经是这样。我们自然应当深切记取这个教训,时时警惕这个危险。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防止和及时克服这个毛病。胜利自然容易使人自满,但是对我们共产主义者来说,胜利主要是更大胜利的动力,是新的胜利的起点。
应该看到,胜利有走向它的反面的可能。有意无意地自满松劲情绪,会使先进者在大跃进中成为落后者。有些历年小麦丰产的富裕地区,原来满以为自己在小麦产量方面,今年仍然会坐第一把交椅,并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千方百计地苦干实干,今年虽然也增产很大,甚至拿自己的过去来比,仍然是空前的增产,但是这已经是老皇历、是老比法,如果比起别的地区的飞跃发展,就只能认输了。这是一类地区。还有另一类地区,它们历年小麦丰产,又富又美,今年继续猛进,得到冠军。甘肃省的敦煌县就是这类地区的一个优良典型。它是我国今年两个小麦千斤县中的一个(另一个是和政,也在甘肃),是甘肃省人民收入最多的县。
戈壁滩上的小县苦干起家又富又美
敦煌是世界闻名的地方。因为它的千佛洞是我国艺术的宝库。但是它却是嘉峪关外一个八万人口的小县。89%的土地都是戈壁和沙漠,耕地只有二十三万亩,还有可耕种的荒地五百多万亩。这里几乎终年不雨,每年平均降雨量只四十四点七公厘。但是这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部,土地平坦肥沃,全部耕地都可以得到祁连山的雪水灌溉,无霜期平均一百一十七天,阳光特别充足(5月到9月每月日照三百小时到三百三十三小时)。解放以来,这里棉粮几乎年年丰收,去年小麦亩产四百零八斤,棉花亩产皮棉一百零五点五斤;人民收入很大,去年每一农业人口毛收入二百七十七元,纯收入一百九十三元,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收入一倍以上。今年成为棉麦双千斤县以后,每一农业人口平均毛收入将达七百五十多元,今年大大扩大公共积累以后,每人纯收入也会在三百元左右,这就超过了一般城市工人和一般干部的收入。
敦煌也是从又穷又白的条件下苦干起家的。解放时,这个戈壁和沙漠包围着的塞外小县,只有四万二千多人,耕地九万多亩,棉花每亩只有二十八斤,麦子每亩只收一百三十斤。当时,人民饥寒交迫,十几岁的大姑娘也穿不上裤子,27%的农民靠国家救济过活。县委领导人民经过四、五年的辛勤劳动,生产发展很快,全县高级合作化的第二年,1955年,更得到了粮食、棉花、湖草(牧草)、蔬菜、瓜果五大丰收,特别是棉田由一万七千多亩扩大到五万三千多亩,亩产皮棉由六十六点五斤增加到一百斤零三两,全县人民就根本摆脱了贫困的状态,开始出现了富裕的景象。
跌一跤 长一智 早觉悟 早跃进
但是,社会主义农民的真正的富裕,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以前,是不容易巩固起来的。大丰收以后,那怕只有丝毫的自满和松劲情绪,资本主义势力的反扑就会阻挡我们走向富裕的道路。1956年敦煌的棉粮生产没有乘胜前进,反而由粮食亩产二百七十九斤降为二百七十三斤,由棉花亩产皮棉一百斤零三两降为六十五斤半。自然灾害和资本主义思想灾害同时袭击着1956年的敦煌生产。少有的冻灾、旱灾和风灾,接踵而来,春上受冻的棉花就有四万多亩
(总棉田七万三千多亩)。地富分子和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妄想抹杀合作化的优越性,闹粮食不够,闹退社,鼓动移民搬家;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干部闹投机倒把,经营个人副业。在和这一场妖风作斗争中,干部中右倾思想很严重,县委也没有表现应有的坚强和勇敢。1956年5月,地委对县委进行了批评,县委书记黄仕福同志,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战士,勇敢地检讨了县委的错误,他曾沉痛地说:负责一个地区工作,稍为松劲,就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损失;松劲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政治性的问题。
在全国生产高潮的1956年,敦煌反而减了产。敦煌县的干部和人民深切吸取了这个严重的教训,因而在全国生产低潮的1957年,敦煌的棉粮生产都以百分之四、五十的增涨速度得到了大丰收,棉粮平均亩产量提前十年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定指标。
敦煌生产上的“马鞍形”比其他地区早出现一年,早一年领受了这个“马鞍形”的反面教育和正面教育。县委在总结1957年的大丰收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不断增产的关键,就是不断向资本主义思想和右倾保守思想作斗争,这个斗争一年四季都要进行。1956年秋冬,敦煌吸取了减产的教训,心里定下了“明年再见”的雄心。1957年春的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夏秋季的反右派斗争,都是保证1957年大丰收的思想基础。
看水平线上什么露了头 在萌芽时期铲除错误思想
跌一交长一智,早跌交早得智。敦煌县委从1957年夏季丰收中,就从远远的水平线上察觉到新的资本主义思想和自满松劲思想的露头,从夏收到秋收以后,县委召开了三次干部会议,决心把这些毒草在萌芽时期就加以铲除。一项斗争的内容,是通过反对瞒产,狠狠地痛击了资本主义思想。清查出全县瞒产八百多万斤粮食,严肃处理了约30%的社干部的偷分和贪污粮食的罪行,并进行了两条道路的大辩论,社会主义思想打了胜仗。
另一项斗争的内容,是反对铺张浪费,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和勤劳生产的教育。丰收以后农村里普遍出现了又好又不好的现象:衣服花、铺盖花、房屋花(炕边围花布,挂花布门帘,墙上贴画),碗碟花和修新房多、买百货多、抽纸烟多、进城看戏看电影多、吃肉喝酒多等等现象,这中间有很多是铺张浪费和资产阶级的享乐思想。张掖地委还专门派了工作组帮助县委,在群众中展开大辩论,结果,社会主义思想也得到了胜利。
再一项斗争的内容,是反对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争取更大丰收的教育。1957年底结合总结丰收经验,学习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县委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口号:“把敦煌建设成河西的棉粮基地!”“把全国棉花大面积高产的旗帜插在敦煌的土地上!”“想尽一切办法争取1958年的更大丰收!”这些思想斗争,都为1958年大跃进作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在1957年11月张掖地委召开的四级干部会议上,敦煌县委书记黄仕福同志的发言中,更明确地提出,使农业生产不断跃进的保证,是经常注意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他说:“社会主义要想在经济领域和思想领域中彻底胜利,而且彻底巩固起来,就必须进行两方面的艰巨工作。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另一方面,要彻底的教育和改造富裕中农的思想,以及向农村中的非社会主义思想作斗争。同时要用事实来不断教育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思想。”
先进的领导思想和先进的群众思想交织起来
先进的领导思想和先进的群众思想交织起来了,充满着社会主义思想的生产大跃进运动也就排山倒海地开展起来了。跃进的思想和冲天的干劲,夺得了今年夏季的大丰收,并且十分有把握地将夺得秋季大丰收,“棉麦千斤县”的荣誉旗帜,看来是有把握争到手里。今年粮食总产量将由去年四千五百八十九万多斤,以增长130%的速度跃进为一亿一千六百九十二万多斤(粮食播种面积由十一万四千多亩增加到十三万六千多亩),全县农业人口五万七千三百一十一人,将平均每人有粮二千斤。今年棉花籽棉总产量将由去年的二千四百五十多万斤(棉田由七万七千多亩增加到九万六千多亩),以增长293%的速度跃进为九千六百三十多万斤,每一农业人口将平均有籽棉一千七百多斤。
每一个农民将拥有二千斤粮食和一千七百斤籽棉,这是多么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农民!但是敦煌县的党委和人民,并不满足于这个巨大的成就。县委现在已经向全县人民提出“为实现全县棉粮亩产万斤而奋斗”的号召,决心想尽千方百计,争取1959年由棉麦双千斤县大跃进为粮棉双万斤县。由又穷又白变为又富又美的敦煌,这是多么豪迈的伟大志愿!
不断革命 再接再厉
政治工作跟上经济工作
不断革命的思想已经在敦煌县的干部和人民当中产生出巨大的革命干劲,来自各方面的鼓舞更推动着这股革命干劲不断高涨。4月3日,张掖地委特别选择在敦煌召开全专区的县委书记联席会议,评比各县春季工作,敦煌被评为先进县。8月初,省委检查评比团也给敦煌以很大的表扬。同时,在甘肃召开的全国春小麦会议,在张掖、敦煌、和政等十一县一面参观评比一面举行会议,也给敦煌的小麦丰收以很大的称赞。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高产“卫星”,更启发和鼓舞了敦煌人民敢想敢干的精神。敦煌县委及时利用这些新的动力,结合总路线的宣传学习,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千军万马的灭虫运动,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
经过五个月的大战夜战苦战,全县已经基本上成为“棉粮无病虫县”,这是保证棉粮大丰收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敦煌历年来病虫害很多,普遍严重为害农作物的病虫害有二十二种。今年一开春,就开展了一个“让病虫灭子灭孙”的群众性防虫运动,发动群众大辩论,争取成为光荣的“棉粮无病虫县”。在消灭臭班虫的第一个战役中,同时扫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如认为大面积防治花钱多、任务多劳动力少、药械无法解决、药多会烧死庄稼、以及“神虫越防越多”等等错误思想。政治干部和技术干部结合起来,一方面宣传消灭虫害、争取丰收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同时向群众讲科学道理破除迷信,一方面用算细账、摆事实、典型突破和现场参观的办法,追击右倾保守思想。五乡红星塔社支部在初步扫清思想障碍以后,根据群众的热情要求及时提出“日战麦田,夜战荒滩,大战三天三夜,麦田当战场,技术干部当参谋,不让臭班虫过五一”的号召,立即组织了一个各户齐出动、全社齐动手的防虫大军,向麦田虫害进军,在三天三夜中,共用农药喷射麦田五千四百多亩和棉田一千三百多亩,五一前出现了棉粮无病虫害的第一个农业社。县委立即组织各乡社领导干部六十三人在红星塔社召开现场会议,还用大字报的形式开展批评,鼓励先进,展开竞赛。会后各乡书记挂帅,队长领兵,在短短十天当中,又出现四个无虫乡、三十二个无虫社和一百三十五个无虫队,基本成为棉粮无病虫县。
插红旗寸土不让
赶先进分秒必争
这种再接再厉的精神,也表现在敦煌对明年更大跃进的准备上。早在麦子开始黄熟的时候,县委就召开干部会议,提出明年的奋斗目标,以后随着新情况的发生和群众新干劲的高涨,曾经几次修改努力指标,现在初步提出明年要争取成为棉粮双万斤县,提出今年秋后全部耕地就实行机械化,结合土地大平整全部改建新的集体庄园。他们明年的理想图画是这样:“棉花赛牡丹,粮食堆成山,瓜果大丰收,机器遍地走,社社成立研究室,人人变成技术员,户户通电话,歌声震九天。”
究竟有没有松劲现象呢?有。县委已经发现有两个乡个别负责干部有自满松劲情绪,在夏粮丰收以后有的乡社集体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思想的矛盾又突出了。而且,由于县委为争取棉麦双千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相对地就放松了地方工业的发展。现在,县委已经清醒地察觉到这些问题,新的斗争即将展开。县委正准备通过扩大公积金发动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他们准备号召群众把绝大部分收入作为公共积累,保证今年实现农业机械化。8月初,在我离开敦煌的时候,县委正在制订全县进一步发展地方工业的行动计划。
敦煌县的很多干部在精神状态上有一个特别宝贵的品质,就是他们真正解放了思想,敢于大胆地想大胆地干,他们充满着不断革命的精神,他们提出的努力指标,都是一些“出汗指标”,他们不是把一切措施都想好了,才提出一再削减过的“定心指标”,他们是根据本地和各地最先进的经验,真是力争上游,大胆提出高额指标,跟着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订措施,苦干实干,保证完成高额指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要以斩钉断铁的决心,以乘火箭、探月球、与光比速度的信心”,以“插红旗寸土不让,赶先进分秒必争”的精神,在全国大跃进中永远争上游,永远作先锋。有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和这种冲天的干劲,我们相信,敦煌——这个大戈壁包围中的塞外江南,明年就会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文化的更富裕更美丽的先进县。
  (附图片)
敦煌人民正加强田间管理,秋田长得十分茁壮。这是敦煌县县长张富生同志视察河西乡星光社培养的谷子万斤丰产田。本报记者 朱波摄
  敦煌千佛洞 本报记者 朱波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