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个人民公社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03
第3版()
专栏:

  一个人民公社的调查
  本报记者 程光远 高庆琪 李景瑞
人民公社在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是个新的课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只有到农村去看看。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到了青海省第一个人民公社——乐都县红旗人民公社,做了一些粗浅的调查。
为什么要办人民公社?
红旗人民公社是由先进社、新民一、二社、裕丰一、二、三社、联合社等七个农业社组成的。现有五百二十四户、三千零三口人,其中有汉族四百零八户、二千四百九十四人,土族一百一十三户、五百人,藏族三户、九人。有土地一万二千亩,其中有脑山(即高山)地七百亩,川水地四千四百亩,浅山旱地六千九百亩。共有男女劳动力一千多一点,每个劳动力平均担负十二亩土地。此外,尚有羊三千只,果树(杏、沙果、梨)五十多株。这个社从地理上看,有山区,有川地,从社的西端到东端约三十多华里。这里的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油菜籽等。
这个公社在没有成立以前,七个农业社中,有的只有二、三十户,最大的也不到一百户,人口分散,劳动力少,不论搞水利工程、平整土地,还是办工厂办学校等都有困难,土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不可能使用机器耕地,也无力使用大机器。住在山区的土族人民只有青稞吃而常年吃不到小麦,川地的汉族想吃牛奶也困难。尤其是有些生产资料如山林、果树、房屋、羊只、自留地等,属于私人的时候,不能作统一规划和统一使用,影响着生产和建设的发展。也就是这种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小集体(小社)占有的生产关系,同大跃进以后要求高速度发展的生产力(尤其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发生了矛盾,它要求生产关系很快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办人民公社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红旗人民公社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自公社建立以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劳动力统一调配,川地收割小麦的时候,从山区土族中抽调了二百多人来支援,过去二十天才能干完的活,五天就收割完了。现在山区的青稞等成熟了,川地的社员也带着帐房上了山;最近并组织了工业、农业、副业等几个专业队,分工包干。由于林木归了公社所有,现在在搞木轨火车的时候,木材问题得到了解决;最近在山上发现了铁矿和煤矿,使公社里炼铁有了可能。公社办起来的铁工厂、水果加工酒厂、药材加工厂、红专学校、业余中学、卫生院、助产室、托儿所、食堂、理发馆、缝纫组等所需的房子都是由公社统一调剂的。社员们比较满意的是山区的人吃上了小麦面粉,川地的小孩吃上了牛奶;果园归公社经营以后,可以用载重汽车运往西宁市出售,每个社员可以吃到价钱便宜的水果。同时,人多了什么人材都有,办学校有教员,办医院有医生,办工厂有技术人员,想搞什么就搞什么。由于有了力量(人力、物力),这个公社正计划办更多的工厂,还准备建设一个水力发电站、自来水管道,供工厂和居民使用。这一切,说明生产力得到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后,犹如脱缰之马,飞奔前进。人民公社怎样办起来的?
说起来原因很多,但总起来不过两条:即群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农业的大发展,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里只谈谈群众政治觉悟的情况。红旗人民公社的前身是水磨乡,原来的工作基础并不太好,反、坏分子曾不断捣乱。远的不谈,只就前几个月发生的问题说一说。今年5、6月间这个乡曾发生过“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在坏分子鼓动下有少部分觉悟不高的社员,不下地干活,到了地里也是磨洋工。坏分子逯宝章在水渠工地上坐着不动,并公开对干部说,你们有吃的你们去干。真的没有吃的吗?经过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绝大多数社员说“不是粮食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当群众把逯宝章的反动言行揭发出来并由公安部门把他逮捕法办以后,从他家里搜出了很多粮食,跟着他走的人才恍然大悟。为堵塞“粮食不够吃”的借口,彻底解决粮食问题,并同时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普遍办起了集体食堂。食堂办起后,不仅解决了以上的问题,而且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思想上的变化,大家都认识到新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妇女们从厨房走了出来,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就是家庭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引起了变化。六十多岁的老汉逯兆发,虽有两个儿媳,但因妯娌不和,常常影响到吃不上饭。自改成集体食堂以后,妯娌间的纠葛没有了,这位老汉再不发愁吃饭的问题。人与人的关系也完全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一个伙食单位,除了在一起劳动而外,其他方面的联系不多,有了集体食堂,在一起吃饭,联系十分密切,因此,人们称集体食堂为“大家庭”。社员们深切地感觉到社会主义越建设越好,同时也联想到共产主义可能更好。
就在这个时候,在乡党委领导下,全乡展开了以批判个人主义、树立自觉的劳动态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宣传教育运动。领导上一提出这个问题,一两天的时间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字报贴满了每一个街道,自觉的劳动态度骤然显现出来。在麦收当中,男女社员们自动地组织了青年突击团、穆桂英突击连……。在收割时,领导上不是督促下地劳动,而是设法控制劳动强度,有的生产队白天干一天,晚上还干一通夜。与此同时,社员们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提出办人民公社的问题后,要求办人民公社的浪潮在全乡翻滚,墙壁上刚贴上不久的批判个人主义的大字报,被盖上了一层要求加入人民公社的决心书。党的领导上根据群众的要求,于8月17日正式宣布成立起人民公社。乡的组织与人民公社的组织统一了起来。
哪些私有制应当取消?
哪些私有制不能取消?
社员们在要求加入人民公社的同时,就纷纷提出把自己的全部财产交给人民公社。这个社的十二个小队有一天开会的时候,社员们把林木、房屋、羊只和家里的桌椅板凳、衣柜、面柜、口袋、锅灶等等,连生产资料带生活资料都详尽地登了记,准备一股脑儿交给人民公社。我们问了几个社员:把这些生活资料也都交给公社,那么以后再置买了东西如收音机、钟表等怎么办呢?是否也算是公社的呢?他们答不上来。什么东西归公社所有,什么东西仍归私人所有,应当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前提。经过跟很多社员研究,除山林、果园、土地(自留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所有而外,一切生活资料以及银行存款、公债、现金投资、少量家畜、家禽等还是归私人所有为好。不然的话,不仅会影响广大社员们的积极性,对中农的团结尤为不利,因为生活资料、存款、公债较多的是中农。
分配制度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其中的分配关系。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收益分配是“按劳取酬”呢,还是“各取所需”呢?红旗人民公社的大多数社员主张前者,因为生产力还不是高度发展,生产的东西不是那样丰富,想要什么,可是东西还没有那么多。由于这样,决定了人民公社的性质还不是共产主义的,只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形式,它所不同于农业社的,只是它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公社所有。另一不同点是它包括的范围不只是农业生产(经济组织),而且包括了“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一切。但也有人主张公社实行“各取所需”。这个人民公社有一位名叫张炳魁的社员,平时劳动不好,公社一成立,他就想要一件大皮袄,一条棉裤,说“各取所需”嘛!大家批判了他这种思想以后,一致同意执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只是把记工分改为四级工资制(按体力强弱、技术高低和劳动态度划分),每月发一次工资,每季评定一次,根据劳动好坏予以升级、奖励或降级。除收益分配以外,还有一些物质福利的分配,如牛奶的食用、疾病的医疗等,开始时,这个社对托儿所小孩吃的牛奶一律无代价的供给;病了吃药不收费,于是长年患病的人都要求医治。后来感到这样不仅公社的经济力量达不到,而且也不符合当前分配的原则,以后改为轻微疾病用药不收费,贵重药品只收一半,实在困难者,由公社补助。人民公社的区划怎样好?
在人民公社的区划上,有的地方只从“便于领导”方面着眼,把山区与平川分割开,而没有从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着眼,让山区与平川相互联系起来、互通有无;有的不从地理条件便利生产着眼,舍不得把本乡本县的一块地方划出去。在办人民公社的时候,应当从整体利益出发,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红旗人民公社做得好的,它把山区和平川搞在了一起,有利于共同发展,综合利用物质资源。但是靠近人民公社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张家寨社,在地理上、经济上同红旗人民公社都很密切,目前尚未搞在一起,对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不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