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由旧科班想到教育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06
第8版()
专栏:

  由旧科班想到教育改革
何庆年
随着生产大跃进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在目前已经揭开了序幕。县里办起了大学,青年农民进了科学院,一个普通的人揭开了白蚁世界之谜,成了这一门科学中的专家。于是有些人觉得有点看不惯了,说什么这些劳动人民出身的科学工作者并非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严密的科学训练,并不能算什么科学工作者云云。
“科班论”者脑子里装有一个特别的尺度。在他们看来:只有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由大学而留学,再得一个什么样学衔的人才称得起是科班出身。至于他们的“学问”是否能够实用,倒是满可以不管的。这正好刻划出了阶级社会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割裂,逼使人们向畸形发展的一幅丑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割裂、理论和实践相割裂的现象绝不是个别的,这种情形反映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就形成了那种“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由大学而留学”等等一套使人可以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不问世事、不事生产的所谓科班制度。从这种科班出身的农业专家可以不会种田,机械制造专家不敢操作机器,昆虫学专家只好对着白蚁的危害望洋兴叹。然而,他们却还可以据此自视为正规,作为向别人翻白眼摆架子的资本,岂不也是天下之一大荒唐事!我并不是说,在旧社会里绝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但是在阶级社会中,真正在学术上放出异彩的人,往往不是他们所理想的那种科班出身。我们只要举出李时珍、达尔文和米丘林这三个伟大的学者的例子来就会知道,他们那些光辉的成就都不是在当时的最高学府里修练出来的。他们三人的学问一个是在辗转于深山野谷中得出精华的,一个是在远涉重洋中博大精深的,一个是终生效劳于果园中放出异彩的。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正是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研究学问和造就人才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在阶级社会中能够达到像李时珍和达尔文这样成就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正是教育与劳动割裂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列宁把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现象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可憎的现象,而资产阶级的教学制度正是大量培植这种最可憎现象的温床。只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才能铲除传统留下来的培养人们向畸形发展的教育制度,我们党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改革的方针和路线,这正是对于几千年的教育传统的一次最彻底的革命。今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的制度规定了优先乃至免试录取工农青年,正是贯彻着党的这一方针和路线的。我们不难看到,今后,将有千千万万工农劳动群众,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劳动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