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秋收超夏收 晚稻超早稻 六级干部狠抓田间管理已收效果 广大农民正忙着给晚秋施肥治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09
第6版()
专栏:

  秋收超夏收 晚稻超早稻
六级干部狠抓田间管理已收效果
广大农民正忙着给晚秋施肥治虫
本报讯 据各省、市和自治区最近在农业部召开的电话会议上汇报:各地秋收作物普遍生长良好,丰收大有希望。南方单季晚稻已经孕穗抽穗,双季晚稻正是分蘖盛期,禾苗生长茁壮。北方水稻也已抽穗;早秋的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即将收完,产量大大超过往年;晚秋粮食作物长得更好,正在灌浆。各地棉花、糖料等经济作物和花生、芝麻、大豆等油料作物都长得比往年好,普遍丰收在望。
秋收作物生长良好是各地根据中央指示大抓田间管理的结果。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好秋粮田间管理的通知后,各省、市和自治区普遍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六级干部在田头会师,领导农民大搞田间管理。仅据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山西、山东和广西等省、区统计,计有八百五十多万名干部参加了田间管理大检查。福建省参加检查的干部和群众达五百多万人。各地干部和农民,通过检查参观评比和大鸣大放大辩论,打破了“定局论”,改变了“立了秋挂锄钩”的旧习惯,提出“秋收不到家,管理不停止”的战斗口号,订出要实现田间无杂草、无病虫、无三类苗等“四无”、“六无”的具体战斗目标,迅速地掀起了以追肥、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为主要内容的田间管理运动。在运动中,很多地方县、区、乡、社干部和农民,在田间扎了大营,“与禾苗同住,与庄稼同心”,田间管理搞得又快又好。这样大干的结果,各地普遍出现了秋收作物灌溉追肥多、中耕除草多、喷撒药剂多等“三多”和弱苗少、杂草少、病虫危害少等“三少”的新气象。运动开展前,各地三类苗一般占20%到30%,经过加工管理普遍降到10%以下,少的在5%左右。河南省一千二百万亩三类苗经加工有97%升了级,山东省不仅基本上消灭了草荒,还有70%的乡达到“六无”,河北省有80%的社做到了“四无”。湖北安徽等省长江流域棉区部分棉田中发生的斜纹夜蛾和辽宁、河北、山东等省部分地区发生的沾虫等虫害,都已基本消灭。
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同时,部分遭受水旱灾害的地区,广大干部和农民还和这些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湖北省麻城县由于雨大山洪暴发,全县有十万多亩棉花二十多万亩水稻被淹。全县农民组织劳力,水车大协作,日夜突击排水洗苗,部分乡社在一两天内就做到了水干苗净。现在全县已经基本消灭了灾害痕迹,各种作物都长得很好。安徽省前些时候旱象严重,广大农民在抗旱斗争中,不仅兴修了一亿五千万土方的水利工程,增强了抗旱能力,而且采取“移苗就水”的办法,把十几万亩受旱严重的稻苗移到有水源的田里,保证了稻苗的生长。
当前,各地加强秋田管理的战斗仍在继续大力进行。广大干部和农民已把田间管理的重点转到晚秋作物,正给晚秋作物加工加肥和防治病虫害。南方农民正对晚稻加工。江西、湖北、河北、辽宁和内蒙古等省、区仍有旱象的部分地区正在继续抗旱。全国各地广大农民的口号是:坚持“秋收不到家,管理不收兵”,战胜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力争秋季粮、棉、油料等各种作物全面大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