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政治、地理、历史、文学样样有 土教材出大学问 河南的中学普遍用本地材料教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2
第1版()
专栏:

政治、地理、历史、文学样样有
土教材出大学问
河南的中学普遍用本地材料教学
本报讯 河南省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乡土教材,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提高了教学质量。
河南省各中等以上的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视乡土教材的搜集和运用,认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熟悉乡土“财宝”的重要方法之一。各学校都按照科别成立了“乡土教材搜集小组”。搜集范围包括有本地区的民间传说、名胜古迹、诗歌快板、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民间数学和物理学等;结合当前政治斗争的有一社一村一户解放前后的经济变化对比,国民党、汤恩伯在河南的罪行实证;配合物理课,还访问工具革新者;长葛县的中学还配合生物课学习总结这个县深翻土地的经验。此外,许多学校还把本县本乡的远景规划列入政治课。以上这些乡土教材,都被适当地安排在各课中讲解,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具体的体会和理解。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师生共同下乡进行调查和研究,如群众解放前后经济生活的变化等,对学生的启发教育意义更大。
很多学生对这样的调查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养成了习惯,假期过后回到学校,都带来许多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乡土教材。比如他们搜集许多这一类的民间数学题:旷野一根桩,桩上系一羊,踏地三亩二,不知羊绳长。学生爱算也容易理解,有时还回家教群众。郑州七中农业技术课的师生把搜集的农谚按季节顺序编成书在课堂上讲。这些简练而又形象化的农谚,很多是某一种作物从翻地到收获的全套经验和办法。河南目前正在进行的翻天复地的农具改革运动,成了各校物理课的好教材。许多学校,已经把群众的智慧创造绘成图纸。长葛三中的学生结合着“农民物理学”仿制了五种新式农具。大量的优美的民间传说,健康淳朴的快板诗歌,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许多学校掀起快板诗歌的创作热潮。
不少学校的初中学生,不知道解放前河南“水旱蝗汤”四大灾害的“汤”害指的是什么?教员讲过后,还惊讶的问:怎么会有这么坏的军队?教员带他们一起向受害户进行调查,受到很深的阶级教育。长葛三中的学生,在反右派斗争中,把他们访问过的被汤恩伯弄得家破人亡的张东方背到学校,和右派分子进行说理斗争。新乡市手工业子弟中学,瞧不起自己父兄的职业,也瞧不起自己的将来前途,教员们编了“新乡市十五种达到国际水平的手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的小册子,作为技术课的补充教材,结果,学了技术,受了教育,学生说:新乡的手工业可不简单啊!对自己的父兄也特别尊敬了。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采用乡土教材早就有过指示。指示还要求各校在运用土教材时,防止在学生中可能产生的地方主义观点。现在河南省已经成立了专门搜集和研究乡土教材的组织机构。
(陈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