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工厂办学 美不胜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2
第7版()
专栏:

制造新产品 培养新人材 见物又见人
工厂办学 美不胜收
五大好处:学生好——工人阶级;教员好——能联系实际;设备好——有整套生产设备;环境好——比学校更便于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领导好——工厂党的领导强。
本报讯 记者李蕴辉报道:适应工业战线上技术革命的需要和工厂里“两参一改”运动的开展,各地工厂大办学校,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中一个新的重要特征。
现在,全国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在工厂自己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里,进行着业余学习或半工半读。他们既是工人,又是学生,正朝着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方面发展。许多工人还在结合生产、学习,大搞科学研究,使工厂成为生产、教育、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场所,成为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阵地。
吉林省的工厂已经全部兴办了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学习的工人,占全市工人总数80%。太原重型机械厂由于建立了由小学到大学的业余教育体系,并且把工人子弟的学前教育也管起来了。这个厂的工人及其子弟,从入幼儿园到进大学,不出工厂的门都可以解决了。
现在有的地方党委初步总结出工厂办学校有五好:学生好(工人阶级)、教员好(能联系实际)、设备好(有整套生产设备)、环境好(比学校更便于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领导好(工厂党的领导强)。因此,工厂办教育前途大有可为。
各地工厂办学大致采取下列几种形式,一是业余学校,目前这种形式最多,上海市新办起八百四十所工厂业余学校,还准备办九百一十八所。二是工厂和学校合并,如河北省新建和扩建的工厂,曾经并入了几十所普通中学。三是工厂办学后,在厂外招生。四是工人半工半读学校。
工厂办学的师资来源,一般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从厂内原有的干部中设法解决;也有的工厂和学校挂钩,由学校帮助解决;有的工厂更是发挥了苦干精神,由在高等学校学习的工人教中学,在中学学习的工人教小学。因此,有些工厂的党委认为,工厂自己办一套学校,在许多方面都有好处。各工厂学校现用的教材,多是将普通学校的教材,经过“砍”、“补”、“换”、“合”后加以利用。
目前各地工厂办学校的风气正在方兴未艾,它深受到工人群众的热烈拥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