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教育和生产劳动必须紧密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3
第7版()
专栏:

教育和生产劳动必须紧密结合
李梓
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当前贯彻教育方针的中心环节,就是教育结合生产劳动。
半年多以来,我们的党中央一再地强调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响应,特别是劳动人民的拥护。学校普遍展开了勤工俭学运动,学校办工厂、农场,风起云涌,有的学校和工厂、农场,或和农业社挂上了钩;半工半读的民办农业中学、民办大学数以万计。有的工厂、农庄,开始举办了半工半读的技工学校、农业学校。书本知识结合生产实际,脑力劳动结合体力劳动的结果,学校出现了高产的试验田,学生作了出色的地方工业设计,学生在实践中提出了有价值的创造发明。在各地学校的勤工俭学展览会上,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学生和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生产劳动逐步使他们加强了阶级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他们在德育、知育、体育三方面,都有了提高。
这些成绩是哪里来的呢?这并不是由于这一代的教师和学生突然比他们前一代的教师和学生优秀、能干了起来,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执行了正确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方针。这一教育事业上的重大变革的开始,已经在教育工作中出现了百花竞放的繁荣景象。事实证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结合生产劳动,是正确的符合于社会主义要求的教育路线,也是引导我们进入共产主义的教育路线。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列宁在“民粹派空洞计划的典型”中也说:“如果不把青年一代的教学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像的;我们不可能把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者把脱离相应的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提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那样高度。”毛泽东同志远在1934年提到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时就指出教育和劳动必须结合。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陆定一同志最近在红旗第七期“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是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要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及其残余,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和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目的,也就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
方向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应该使所有的人都认识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重要意义。剥削阶级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观念必须肃清。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知识”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资产阶级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才是知识,实践经验不算知识。另外有些人则又把教育和生活等同起来。共产主义者认为知识只有两种:一种是阶级斗争知识,一种是生产斗争知识;同时人们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理论——实践,即理论和实际结合,才是完全的知识。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类”解释成培养有多方面书本知识的人,既不谈学习政治,又不谈生产劳动,实际上就是要培养满口空谈,自以为高人一等的“通才”。他们的思想里还存在着剥削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陈旧思想。在阶级社会里,剥削者把受教育的权利据为己有,并且以自己的书本知识作为进一步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把脑力劳动者看作高人一等。这种思想由于剥削阶级有意的传播,劳动人民中也深受其毒。剥削阶级的教育,标榜着教育与政治无关,实际上则使教育为剥削阶级服务,把劳心劳力分离开来。我们共产主义者则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类”是要把人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可以参加多种生产的劳动者。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类的方法,必须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结合生产劳动。这是我们与剥削阶级教育的根本不同之处。九年来教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一时期的主要错误和缺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目前那些反对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人们的论点是:教育结合劳动会降低教学质量。他们说劳动对改造思想有益,对提高知识和科学水平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他们认为脑力劳动对社会贡献大,把知识分子培养成为劳动者是一种浪费。他们又说教育和劳动结合会打乱教学的正规秩序。如此等等,虽然说法各有不同,他们最根本的想法,却是反对教育结合生产劳动。贯彻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教育方针,是一场极剧烈极深刻极广泛的思想斗争。这场斗争,牵涉到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包括社会上大多数人在内。这是一场阶级斗争,又是先进与落后的斗争。我们要用大量的生动事实去教育干部和群众,驳倒一切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抱有怀疑的和反对的论点。
事实上向一个机器保全工人或者一个汽车修理工人讲机械原理,和向一个没有作过工的学生讲机械原理,前者理解这原理远比后者要快、要深得多。一个会种田的农民来学农业科学和一个没有种过地的学生来学农业科学,前者理解农业科学的速度和深度也必然远远超过后者。勤工俭学才搞了半年,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已经多懂了很多东西。在许多有学生参加的教学改革的讨论会上,学生们指出,有些课程内容,经过亲身操作,一说就懂,不用在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可以大大精简;有些课程的内容已远远落后于生产实际,必须作很大的修改、补充;有些课程内容太简单,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充实。同时,通过劳动,学生们一方面在参加生产劳动,一方面却在创造发明。有些尖端技术中的问题已经开始被他们突破。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结果决不会降低教育质量,而是大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我们人民的学校必须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应该去培养只有书本知识而政治觉悟很低,又不愿劳动的人们。将来的社会,人人都是知识分子,人人参加劳动,这样才能够使将来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这样的教育绝不是什么“浪费”人才,而是真正造就人才,这种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至于说到教育秩序,那是从方针政策而来的。符合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秩序,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秩序。在这一场思想斗争中,劳动观念解决得越彻底,阶级观念、群众观念也将愈快愈好地树立起来。如果没有教育结合劳动这一步,那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也不能真正贯彻。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使知识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产实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违反了知识和劳动技术的客观发展的规律。这种分裂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首先,在知识分子中,由于脱离劳动,产生了理论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害怕困难,好逸恶劳;轻视劳动、狂妄自大;脱离群众,个人单干等等毛病。他们的知识脱离了生产实践,失去了生动活泼的生命力;理论、文学和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就都被窒息。对体力劳动者来说,虽然在劳动实践中,取得了知识,但是这种感性知识的局限性很大,它不全面、不完整、缺乏条理,因此他们的思路不够开阔,发展和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上述种种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所造成的,这是阶级社会给我们留下来的烙痕,它防碍人类的进步,我们必须把它彻底铲除。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必然会使理论、科学、文化放出异彩。因为生产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又是提高生产技术的重要条件。有文化的劳动者,首先将以自己的文化知识来改进生产。随着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知识将被运用到每一个生产角落中去,技术改革、创造发明将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将使人们在理论、科学、文化各个方面出现一个大跃进的新形势,从而促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加速发展。应当认识,我们这一代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到那个时候,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要被消灭。我们现在正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准备条件。
总之,教育结合劳动,是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改造旧知识分子和建立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强大队伍,也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在现在全国的学校中,不问全日制的学校或半工半读的学校,都要贯彻教育结合劳动的方针。不仅如此,今后的方向是学校办工厂和农场,工厂和农场办学校,教学和劳动要尽可能密切地结合起来,这两种学校要相互取长补短,逐步使理论与实际更完善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贯彻这一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行政管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还没有得到一套完满的解决办法。有些省、市在大力贯彻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方针中,已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在许多学校里,还没有真正插上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结合劳动这一面社会主义教育的红旗。在已经插上社会主义教育红旗的学校,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造,因为这条道路还没有走出来,还有待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实践,找出符合各个地区情况,符合各行各业情况的多种多样的教育结合劳动的具体方针和方法来。
社会主义的,通向共产主义的教育方针已经提出来了。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虽然这是一个新课题,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让我们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红旗,用我们的双脚把这条道路踏成宽阔的康庄大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