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日产二千吨的世界第一流高炉飞速赶上钢铁前线 武钢一号高炉提前为祖国效劳 近百位苏联专家热情帮助 十八省市二百多工厂倾力支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4
第1版()
专栏:

日产二千吨的世界第一流高炉飞速赶上钢铁前线
武钢一号高炉提前为祖国效劳
近百位苏联专家热情帮助 十八省市二百多工厂倾力支援
据新华社武汉13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13日下午三点二十五分钟炼出第一次铁水。原订10月1日出铁的跃进计划,又提前十八天实现。
13日下午三点二十五分,以著名先进生产者包秀良为首的炉前工用最新式的电动开口机和氧气火焰通开出铁口后,第一炉冒着火光的铁水便从炉内冲了出来。十四个月零十二天的辛勤建设开花结果了!全场三千多人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接着,铁水被机器铸成铁块,由吊车的电磁盘吸住送入仓库。炉前工包秀良在远处按动电钮,最新式的电动泥炮马上用耐火泥将出铁口堵上。
武钢一号高炉是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世界第一流的高炉。它一天可出生铁两千吨以上,等烧结车间投入生产后,还可以达到二千五百吨以上。曾被英国几种冶金杂志称为“西欧最大的高炉”的英国威尔思公司四号高炉,日产量仅为一千五百多吨。美国最大高炉的平均日产量,最高也不多于两千吨。当武钢一号高炉的生产调整正常后,它的生产能力就超过英美,站在世界高炉的前列。
这座高炉从12日上午八点五分开始装料,13日早晨三点二十分,武钢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李一清,将控制热风网的电钮一按,摄氏七百五十度的热风便自动吹进炉内,将炉缸里堆放的木料点燃,插入出铁口的细管喷出了一丈高的烈火,这座高炉便投入生产了。
这座高炉是从去年7月1日动工兴建的。它投入生产的日期,曾由最初计划的1959年7月1日提前到今年年底。今年年初,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所鼓舞的几千名武钢高炉建设者,又自动提出“提前出铁赶英国”的口号,保证将这座高炉提前在10月1日出铁。他们的跃进计划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苏联的援助,国内外几百个机电制造工厂都将高炉所需要的设备提前赶制出来。高炉的建设者们也不避风雨,不避冬寒冰雪和盛暑烈日,日夜坚持在工地苦战。许多工人经常为了赶完一件工程,连续几天几夜不离岗位。他们大胆革新施工方法,使许多项工程提前完成。最近以总经理李一清为首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炼铁、机电安装职工,更是每天只睡两三小时,连续苦战了十多个昼夜,用争取一号高炉再提前出铁的行动来拥护党中央将钢产量翻一番的决定,并支援解放台湾的斗争。以总顾问巴杜洛夫为首的苏联专家们,也是日夜坚持在工地上帮助工人们检查和调整各项设备。
新华社武汉13日电 在建设武钢一号高炉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近百名苏联专家的帮助,他们对保证武钢一号高炉提前出铁作出了很大贡献。
建设武钢这样巨大的世界第一流的高炉,我国还是第一次,遇到的困难特别多。前任专家组长萨维斯基,亲自参与编制一号高炉最低限度的工艺系统,具体检查这座高炉生产必需的工程项目和设备清单,防止因为漏项而造成困难,现任的专家组长巴杜洛夫刚到武钢,就紧紧抓住提前出铁的关键——设备供应问题,组织力量到各地催货,他自己也几度往返在武汉、北京、莫斯科之间,使高炉生产必需的设备都提前到达工地。浇灌高炉基础混凝土时,正遇上武汉最热的7月,混凝土工程专家康斯坦诺夫为了保证在三十个小时内浇完全部混凝土,推迟了自己的休假期,亲自参加浇灌工作。他不畏炎热下到基坑里检查混凝土质量,深夜里还到工地解决技术问题,使高炉基础在二十七小时内就浇灌完毕,质量达到优等。高炉安装炉体时,由苏联专家奥坤带来的苏联的整体安装法,大大地加速了工程安装的速度。他还亲自帮助工地培训了四十名高级电焊工,保证了工程焊接质量达到优等。耐火材料专家费列日可夫最近才到工地,他一到工地就钻进管道中去,同工人一起砌砖,使工人们非常感动。
在派出专家帮助我国建设的同时,苏联许多机电制造工厂还为武钢一号高炉制造了大批特种设备。为了保证一号高炉提前出铁,这些设备都是提前四个月到半年赶制出来的。
新华社武汉13日电 全国十八个省市二百多个机电制造工厂大协作,及时赶制武钢急用的设备,为一号高炉提前投入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武钢一号高炉系统在国内制造的设备共达三万四千多吨,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生产过的。今年年初,武钢提出将一号高炉提前在10月1日出铁时,还有六千多吨设备很难提前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担负承制任务的各省、市委书记和工业部门的负责干部都亲自召集会议,按照武钢的需要重新安排各厂的生产计划,以确保国家这个重点工程提前投入生产。在承制武钢机械设备最多的辽宁省,省委负责同志曾亲自到沈阳重型机器厂检查一号高炉炉顶装料设备的制造情况,并且指示工业厅召集所属各市的工业局长和有关厂厂长开会,把制造武钢设备列为生产第一位。承制武钢电气设备最多的上海市,中共市委办公厅和市计委,都指定了专人具体负责处理武钢的事务。
从今年3、4月起,全国各地许多工厂就掀起了支援武钢的生产协作的热潮。哈尔滨组织了三十多个工厂为武钢高炉制作皮带运输机。上海电缆厂接下了武钢三十公里电缆的生产任务,就马上组织电力公司共同按期完成。大连工矿车辆厂的厂长,为了制造武钢的铸铁机,专门下到工段去值班。上海新安电机厂还专门在武钢订制的工作物上扎上红布条,工人一见红布条就马上提前制作。为了保证及时运送这些设备,各地铁路、海运部门职工也都进行了密切配合。
(附图片)
武钢一号高炉(速写)张天祥
辉煌壮丽的武钢之夜 新华社记者 杨礼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