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速度的胜利,人的胜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4
第4版()
专栏:

速度的胜利,人的胜利
张沛
今年新年刚刚过去不久,我来到了武钢。那一天,细雨里夹着雪粒,青山区雾霭迷蒙,找了很久,才找到总经理办公的地方。一座普通的职工宿舍改成了这个大工地的“指挥部”,总经理李一清同志既在这儿指挥,又在这儿睡觉。在一个只有十几平方公尺的小房间里,他向我一边介绍这个大企业的建设规模,一边自己掏腰包拿出几毛钱找人去买香烟,招待我这个远道来客。
“什么时候出铁呀!”这是一个记者最想知道的事情。
李一清同志缓缓地谈着:“按照原来的计划是到1959年7月1日建成这个一千三百八十六立方公尺的一号大高炉,现在已经决定提前到十八个月建成。可是我们还想争取再提前,在今年的10月1日出铁。”他抽了一口烟,接着说:“可是困难还是很多,几万吨设备,有的远在苏联的工厂,有的分散在全国各地制造,我们再提前,就要改变人家的计划。技术力量很不够,有经验的电焊工没有几个……”他又抽了一口烟,深沉地说:“只要把整风搞好,干部住到工棚子去,群众动起来就有办法!”
总经理除了考虑10月1日这个日子以外,还要考虑一连串巨大的复杂的问题。这不是建筑一所普通的住宅,而是一座世界上第一流的大高炉。每年要从这个炉子里流出七、八十万吨铁水。可是新闻记者考虑的却简单得多:把武钢建设者的雄心报道出去,让全国人民都来支援它、鼓励它。
从总经理那儿出来,我又赶到高炉工地上去,看见工人们正在半空的寒风中吊装高炉炉体。在鞍钢建设的初期,我几次去过那儿的七号、八号高炉的工地(那两个炉子比这儿的一号高炉要小得多),对高炉有一点皮毛的知识。我了解近代化的大高炉的建设并不光是炉体本身,有一连串的建设要搞。除了炼焦、耐火材料等等以外,还有什么热风炉、地下管道、仪表控制设备,什么通风、通气、通电、通水……,简直像神经系统一样地复杂。可是现在这些还差得很远。我算了一算,到10月1日只有八个月多一点。我考虑要不要把这个斗争目标——10月1日出铁报道出去。因为一个记者不能是一个冒失鬼呀。可是李一清同志的几句话在向我进攻:“只要把整风搞好,干部住到工棚子去,群众动起来就有办法!”我没有理由怀疑这个力量。当天晚上,我写了一条新闻用电报发给报社,报道武钢争取在10月1日出铁。
从那以后,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而全国工农业大跃进的步伐也一天比一天雄壮。因为和武钢发生过一次报道关系,好像就有点儿什么责任,回到北京以后,总喜欢常常向人打听武钢的消息,果然“干部住到工棚子去,群众动起来就有办法”,武钢建设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加快。这时更没有什么可怀疑了,说到哪里做到哪里,本来就是工人阶级的朴实作风,说不定还可能再提前一些时候呢!
可是直到今天以前,也还有些人不大相信或者根本不相信这个速度。由于这个炉子在世界上来说,也是技术上头等的大高炉,因此,西方资产阶级很注意它。中国人要在这样短的时间中建成这样大的大高炉,当然只能是说大话。这些且不去谈它,因为既是西方资产阶级,它的心眼儿就和我们不一样。问题是我们的人也曾经有些“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之一就是:近代化的大型企业的建设,只能慢慢来,不能像地方工业那样说快就快。也就是说必须要二十个月才能建成这座大高炉。意思是这是个客观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武断地认为有这样看法的同志,没有任何一点根据,那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七万吨设备、一百零八公里的管道、二十万立方公尺的混凝土,少一吨、一公里、一立方公尺都出不了铁。二十个月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这是事实。
然而他们有一个重大缺点,或者说是很大的片面。他们计算了钢铁设备的吨数,计算了电缆管道的长度,计算了混凝土的立方公尺,也计算了通常的劳动效率(这些都是应当计算的),唯独没有计算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发挥以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完全不同的状况。
我们这样说,也许会有同志挺身而出,指着我们的鼻子说:你这不是等于说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客观规律吗?这不是主观唯心论吗?
其实这也是极大的片面,甚至可以说是曲解。一切主观唯心论或者像胡风反革命集团所“倡导”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绝缘的,我们只不过是说明辩证唯物论中所指出的人的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物质基础而已。
那末,规律可以改变吗?当然不能改变。然而第一要看这是不是真正的客观规律,第二,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规律。
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一定的人的精神状态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条件下,规律可以是不一样的。
如果武钢的干部依然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如果武钢没有发动群众,人们的干劲很差,那末可以肯定地说,即使国内外的设备按时到达,一号高炉即使用二十个月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流出铁水。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快也快不了,规律确实是无法改变,无可奈何,只好二十个月,或者更多一点时间。
而干部住到工棚子中去,和群众一起劳动,把所有群众都发动起来,再加上国内外设备的提前到达,十四个月就把高炉建成了。这又是一种客观规律。这就是大跃进的规律,高速度建设的规律。
一年多以前,扬子江边的一片空旷的原野上,现在(比10月1日又提前了十八天)一号高炉的铁水哗哗地流出来了。虽然远在北京,却不得不再一次回想起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在那间狭小的屋子里,和武钢总经理李一清同志的谈话:“……困难很多,……群众动起来就有办法……”这是实在的,一号高炉的建成,证明了这才是无法改变的规律。而在我们全部党的革命的历史中,又有那一次胜利不是经过“困难很多,群众动起来就有办法”的过程来实现的呢?
现在,我的耳边似乎响着一号高炉铁水奔腾的声音,这个声音告诉人们:和千万座小高炉建成的同时,党的总路线又取得了一次胜利——大型高炉建成的胜利,这是速度的胜利。而速度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水泥决定的,而是人创造的,是用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装起来的人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