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有哪些疑虑就辩论哪些问题 凤凰乡人人心情舒畅入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5
第7版()
专栏:

有哪些疑虑就辩论哪些问题
凤凰乡人人心情舒畅入公社
本报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来宾县凤凰乡,在建立人民公社运动中,开展大辩论,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发动工作,全乡五千六百多人,心情舒畅地加入了人民公社。
凤凰乡原有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农村整风和生产大跃进,社员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纷纷要求建立人民公社。但是,在建社过程中,个别干部和社员由于对公社的性质、制度缺乏认识,还存在着一些疑虑。如:自然条件较好的社怕吃亏,有的富裕农民怕房屋归公。针对这些思想疑虑,在乡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各个社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
在辩论前,结合本乡本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算账对比,宣传人民公社的十大优越性。兴隆、周村两社的社员算了一笔割草的账:过去他们常年到山区的三陵、牛角等社去割草,一天一人割得两担,全年约用草八万六千四百担,需工四万三千二百个。建立公社后,大家协作,由三陵、牛角就近割草,全年只需六千工,兴隆、周村只要赶牛车去运,全年可省工二万四千个;用这些工来挖铁矿,一年可出矿石九千多吨。许多社员还从民族团结发展生产方面对比说明成立公社的好处。这个乡有60%的僮族,40%的汉族。原来各村、社之间都有插花地,全乡共计五千多亩。成立公社后,全乡土地统一调整,每年可省工七万个,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通过辩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建立公社的好处。
这两个社还着重辩论了建立公社条件好的社是否“吃亏”的问题。有些人提出:兴隆、周村是两个大社,可是合建水电站后,由于资金不足,电球电线所需的一万多元很久无法解决,并成人民公社后,这笔资金马上就解决了。这是“肥肉”挨别人分了,还是大家都得到了“肥肉”呢?老社员李和标高兴地说:“怕吃亏的人眼光太短了,我看成立公社要比现在强得多,电灯点上了,粮食丰收了,还有什么不好呢?”关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处理原则,都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和说明,人人心情愉快,个个要求加入公社。
凤凰人民公社于8月22日正式成立后,全公社迅速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高潮。
(黄绍进、刘运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