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颍河两岸铁花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6
第8版()
专栏:

颍河两岸铁花开
何继光
当登封县颍河人民公社党委提出大办钢铁工业时,广大群众信心百倍,怀疑派冷冷淡淡,保守派中的急先锋则摇摇摆摆出来发表谬论。社委针对全社情况,在干部和群众中展开了几场大辩论。在辩论“我们社有没有条件大办钢铁工业?”时,有一个先前炼铁的技术工人何老伯站出来说话了。他以几十年的“经验”,张口就是十几个“不中”,劝告大家:“咱这儿曲河的煤炼铁不中;曲河的矿炼铁也不中;学十月半年就想炼铁,那还中?学得四年才算马马虎虎凑得上数,二年点沟,四年才炼铁;得要有机器鼓风,没有那算不中;炉子烧三天得熄火,不熄不中;天下雨不中;天老热不中;刮风不中;吃不饱不中;修这么些炉子没钱不中。牲口要料,人要饭,炼铁要钱。”当他以饱有经验的姿态向社员摇头发表这些典型的保守论点时,群众报之以一阵嘲笑“过去呀,你可以说几百个不中,这阵儿,就不是不中的时代。”当场,社员王有立就站起来,对他说:“老伯,你说这不中那不中,俺要学四年才能炼铁,你瞧着吧,我十天学不会就不姓王。”
经过辩论,保守派虽然还不怎么服气,但广大的群众却在党的领导下,热火朝天地大办起钢铁工业来了。
社党委决定要用事实,给保守派一个教训。
党委派了大批有能力的干部投入这项工作,三书记挂帅,两乡长上阵,十二个大队长参战。动员了两万人运料,数千人修建,组成四个大队:建炉专业队,物质供应专业队,备料专业队,木制鼓风机专业队。组成钢铁指挥部,确定钢铁试验田。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结果怎样呢?
提前三天建成高炉二十个,土高炉二百五十个。已有部分投入生产,出铁一百八十万斤。
群众创造风起云涌,仅鼓风机来说,就有:牲口拉的、手摇的、脚蹬的、风箱拉的、水打的、自来风的六种。
建炉所用的全部材料都是群众献出来的,社里没有花半分钱。砖,是寨门、牌坊、砖墙、砖炕上扒的砖。没有耐火砖就用耐火石代替。全社一万多妇女,上至六、七十的老婆婆,下至十一、二的小闺女,也都来支援。
颍河两岸上是:白天运料拧成一股绳,夜晚山上山下灯火一片明,干部群众排开阵,刮风下雨也不停。
红通通的铁水流出来啦!保守派是亲眼看见的。烧的是,曲河的煤;炼的是,曲河的矿。连下了几天几夜的雨,在工人们的努力下,出铁量反而多了。炉子烧了八天八夜,没有熄火,铁水照样奔流。再看看技术工人吧,在党委的边建边学的方针指导下,王有立夸下的海口成为现实了,他成了内行。六、七十的老木工也改行成了炼铁工人。
何老伯怎么说呢?热腾腾的铁水终于溶化了他那硬梆梆的头脑。他现在正在朱家湾参加炼铁厂的工作。工人反映:“这老头子现在可积极了!”他向党委表示:“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把全部技术拿出来,我还能把技术带进棺材去?我老头要是再保守,你们尽管辩论我,法办也中。”他的脚被炉炭烧坏了,但仍然坐在炉门口,守着火候。
现在,颍河人民公社的全体群众,正信心万倍地“为颍河两岸开铁花”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