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4阅读
  • 0回复

河南日产生铁一万八千多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17
第1版()
专栏:

三百多万大军奋战丛山峻岭 四万五千土炉翻起钢铁波涛
河南日产生铁一万八千多吨
八个县竖起日产千吨以上的红旗 禹县创造日产四千多吨新纪录
本报郑州16日电 记者陆美萍报道:河南省人民9月15日在钢铁战线上打了一个大胜仗,这天全省日产生铁一万八千六百九十三点九二吨,另外还产了烧结铁一万零二百五十点一八吨。这一天,全省出现了八个日产生铁千吨以上的“卫星”县。其中以禹县为最高,日产铁四千三百九十六吨,外产烧结铁四千六百零七点二五吨。其次是鲁山县,日产铁二千一百五十四吨,外产烧结铁二千五百七十七吨。再次是宝丰县,日产铁一千五百吨,外产烧结铁二千五百吨。此外,临汝、信阳、登封、商城和博爱五县的日产量都在千吨以上。这些大面积高产卫星的出现,标志着河南省在钢铁生产上突破了大量生产这一关,使全省钢铁生产进入了跃进再跃进的新阶段。(按:烧结铁是指铁和渣质还没有完全分离的铁,含铁量只有70%左右,还要经过重新冶炼,才能成为生铁。)
在9月14日这天,全省只产铁三千三百六十二点一一吨,投入生产的各种炼铁炉也仅有一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座;可是到15日,投入生产的炉子就猛增到四万五千多座。这天密布在太行山、伏牛山、嵖岈山、桐柏山、大别山上的三百六十万钢铁大军显得格外忙碌。他们有的在继续采矿石,有的在挖煤炼焦,有的守在烈火熊熊的炼铁炉旁。全省出动的四十万零七千多辆各种运输工具,在向各个炼铁炉运送“粮饷”。不论在公路干线的汽车还是在乡间小道上的胶轮马车、牛车和架子车,来往穿梭不息,使炼铁用的矿石和燃料随要随有。
全省大放出铁“卫星”的序幕是由鲁山县揭开的。这个县在8月28日放出了第一颗日产千吨铁的“卫星”后,使全省人民进一步打破了举办钢铁工业的神秘观点。中共河南省委为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大办钢铁工业的指示,在全省推广了鲁山县日产千吨铁的经验;并且向河南全党全民发出了“赶鲁山,超鲁山”使全省在15日达到日产铁一万吨的号召。从此。各专、县、公社和各个炼铁炉都具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地区与地区、县与县、社与社、厂与厂、炉与炉之间开展了争夺“卫星”红旗的竞赛。同时中共河南省各级党委又针对着钢铁生产的几个关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广泛地组织共产主义大协作;发动群众采矿石、挖煤,炼焦和修桥铺路;组织各种运输工具使钢铁生产作到粮饷不绝。从省一直到公社都组织了钢铁指挥部,由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党委委员分战线或分片包干,深入下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解决炼铁的技术问题,许许多多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和厂党委书记还建立了“书记炉”、“指挥炉”和钢铁高产“试验田”,并且有很多人和工人一起,睡在炉旁试行“三同”,参加炼铁生产。禹县为了在钢铁前线上打一个大胜仗,五位县委书记和十七位县委委员全力以赴,他们分赴四个钢铁作战区,日夜不停地指挥十五万钢铁大军,向钢铁开展了闪击战,及时解决问题,传播总结经验。本月10日,这个县投入生产的各种炼铁炉为二百七十个,到15日猛增到六千三百八十六个。中共禹县县委还采取了定领导、定任务、定时间、定设备、定质量、定劳力、定安全的“七定”措施,并且抽调了县直属机关80%的干部连夜上山,加强前线,实行一个干部包一个炉的专职。并且从基本完工的马楼水库抽调了五百临时工,星夜赶到新峰煤矿炼焦。同时,组织群众烧制木炭和自做煤球,仅县直属机关干部在13日下午和夜间,自做煤球十五万斤。还新动员三万大军开采了一万多吨矿石。前线十多万群众苦战两昼夜,基本修通了通往各主要矿区的公路干道,并组织各种运输工具七千多辆,川流不息地运送矿石和燃料。现在,禹县人民正在再接再厉向日产铁五千吨目标大举进军。
河南省日产一万八千多吨铁的大“卫星”上天后,进一步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各地通过发放“卫星”,把各方面力量动员了起来拧成一股绳,为钢铁生产服务,从而使钢铁生产的几个环节——采矿、挖煤、炼焦、运输、设备供应同冶炼的需要得到互相衔接。许多群众“急中生智”,创造了不少新的炼铁方法。各级领导也进一步取得了组织钢铁生产的经验。
现在,中共河南省委正在采取措施,巩固这次全省大面积出铁的成果,使全省日产量经常达到二万吨之后,再组织一次钢铁生产高潮。为此,省委已经要求各地:一、进一步发动群众作好政治思想工作,反对松懈;二、加强运输和物资供应工作;三、确定炉型,迅速推广产量高质量好建炉简便的炉型;四、全民突破技术关。省委还要求各地坚决消灭烧结铁,提高铁的质量。
(附图片)
——工人老大哥,我们是来支援你们的。 苗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