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领导农业大跃进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3
第6版()
专栏:

领导农业大跃进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综合各省、市、自治区在分区召开的农业书记会议上汇报讨论的内容,关于一年来领导农业生产大跃进,有如下的几点主要经验:
第一,思想是灵魂,政治是统帅。不断地拔白旗、插红旗,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首要保证。经验证明,农业生产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增产,关键在于谁当家。没有反右派斗争,没有以粮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辩论,不在政治上思想上比较彻底地解决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农业生产大跃进是不可能的。没有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彻底批判掉右倾保守思想,农业生产大跃进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全党全民整风运动,不扫除三风五气,不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造成一种崭新的政治局面,即: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农业生产大跃进也是不可能的。当然思想解放是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人们对客观自然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全国规模的全面大跃进中,有少数县、乡、社,并不存在跃进形势,他们那里增产很少,或者没有增产,甚至减了产。追究其原因,不是资本主义分子在那里兴风作浪,便是右倾保守思想严重的人在那里发号施令。反之,在绝大多数地方,对资本主义思想和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深透的斗争,彻底揭发和严肃处理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把右倾保守思想严重的人从领导岗位撤下来,那里的歪风邪气就抬不起头来,群众的觉悟迅速提高,正气昂扬,干劲十足,生产高潮一浪赶一浪。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来,无论什么地方,即使是思想斗争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资本主义倾向,还会以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出现,在思想领域中两条道路的斗争还是长期的;右倾保守思想也还会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先进与落后的斗争将是永久存在的。因此,不断地拔白旗、插红旗,仍然是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最重要的保证。
第二、树立共产主义的领导风格。群众把这种风格叫做是:“指的远、方向明、胆子大、干劲足”。凡是树立了这种风格的地方,群众运动就轰轰烈烈,干劲冲天,势如破竹,气吞山河,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已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风格所淹没。“十天修一座水库”,“一天办一个工厂”,“两月扫除文盲”,自带工具、口粮,无偿地支援外社、外乡、外县以及以自己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人力物力及时地支援竞赛的对方,以达到共同跃进,如此等等。反之,那里的干部老大自满,暮气沉沉,畏畏缩缩,左右摇摆,那里的工作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群众称赞前一种领导是:“心大意大,什么也不怕”;鄙视后一种领导是:“心小意小,什么也干不了”。
第三、以“不断革命”的精神,去领导农业生产运动。领导农民搞生产,也像领导其他群众运动一样,在一个任务完成以后,必须紧接着提出新的任务,这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士气,使大家充满希望,精神焕发,紧张愉快,信心百倍地前进。同时,农业生产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要求。每一种农作物从整地到播种到收获,在整个生长期中都要经过几个关节,各种作物、各种关节的要求各不相同,时间也先后不一。因此,不是发动一个高潮,组织一次突击,就可以获得全年全面丰收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各种农作物的不同的生长情况,一项接着一项地安排农事活动,一般说来,每个星期,每十天,顶多半个月提出一项新的任务,组织一次突击。这样,既能够抓紧农时,突击完成各项农事活动,又能够使生产运动的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地有节奏地向前推进。
第四、走群众路线。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现场会、展览会等等形式,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把这种集中的意见变成群众的集体意志,变成群众自己所要办的事,并且依靠群众动脑筋,找窍门,大家动手去办成这些事。“带、学、看、辩、比”——五字诀。干部带头,不会就学,不信就看,不通就辩,竞赛评比。凡是认真实行了这种领导方法的地方,群众和干部思想一致,语言统一,群众称干部是“毛主席派来的好打头的”,干部说群众是“指那里打那里,真好领导”,群众情绪越带越高,办法越学越多,信心越看越大,方向越辩越明,干劲越比越足,农业生产一日千里,有声有色。
第五、发展壮大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的队伍。在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基础上,农村中已经开始形成一支向着又红又专的目标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队伍。这支队伍的人数,在有些地方,大约占农村男女劳动力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上,都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们是党在农村中贯彻执行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依靠。他们是群众中的骨干,又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没有这样一批积极分子,一年来的农业生产新高潮和大跃进是不可设想的。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和发展壮大这支积极分子队伍,从政治、文化、技术三个方面去提高他们,并且把他们经常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他们骄傲自满,脱离群众,使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成为带动广大农民,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
第六、种试验田。干部、农民和技术人员,三者合作,种试验田。这是一种最好的领导方法,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创造。推广种试验田这种领导方法,是改变领导作风的重要关键。没有种试验田以前,群众说干部是“相公”;种了试验田,群众说干部是“好打头的”,根本改变了干群关系。种试验田,干部真正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以自己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来领导群众生产,这就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种试验田,使干部由外行变成内行,是干部走向又红又专的门径。种试验田这种领导方法,广泛吸收社员参加社务管理和田间作业管理的方法,两者结合进行,相得益彰,这是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办社的新创造,应该认真推广。
第七、一年几次大检查。检查评比,是领导农业生产运动,推动高潮不断前进的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示,中央一年检查四次,这是指的全面性的大检查。实际上,自从去冬新的生产高潮以来,大小检查已经多次了。各省、专、县的检查和乡、社自己的检查,次数就更多。每检查评比一次,就是对工作的一次推动和鼓舞。现在许多地方都在进行省、专、县、乡、社的五级大检查,对于当前的秋田管理、秋收准备和秋后农田基本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很大的推动。每一个农业合作社,不仅要有先进的计划指标,还要有具体的增产措施,并且计划要落实到队,措施要落实到田,责任要落实到人,随时检查评比,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的,消灭落后田,落后队。这是一项重要的经验,对于及时克服华而不实,浮而不深,粗而不细的毛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指标先进,措施具体,责任明确,随时检查评比,群众的信心越高,干劲越足。
第八、书记挂帅,各方协作,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农业生产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工业的支援,它同商业的关系尤其密切,必须由“统帅三军”的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对于农林牧副渔,工农商学兵,农村中各项生产和文化福利事业都必须全面规划,统一安排。人人多能多技,亦农亦工亦兵,把农村劳动力更合理地组织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劳动潜力。
同时,还必须以党委为核心,组织地区之间、乡社之间、城乡工农之间、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全面的共产主义大协作,各方面“拧成一股绳”,以生产大跃进为纲,带动农村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