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学校大办工厂的必然趋势 武汉大学逐步实行半工半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3
第7版()
专栏:

学校大办工厂的必然趋势
武汉大学逐步实行半工半读
本报讯 记者殷平报道:武汉大学正逐步实行半工半读。
武汉大学通过两个多月办工厂和组织师生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已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找到方向,许多师生体会到只有参加劳动才能改造思想,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也体会到只有结合生产劳动,才能彻底改革教学,因此,许多人都纷纷提出要求实行半工半读,使教学、生产结合得更紧密,争取既要作一个好学生,又要作一个好工人。目前,各系正在继续进行辩论,准备逐步使劳动经常化,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工厂、学校结合为一,师生既能教学、学习理论,又能生产劳动。
武汉大学为了贯彻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方针,采取大办工厂的形式,使教学紧密结合生产,课堂、实验室、工厂统一起来,作到学生既是大学生,又是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步结合起来,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现在,走进珞珈山区,远远可以看见成群的厂房,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山头,年老的、年青的教师和学生在辛勤地劳动着。昔日幽静沉闷的学府,今日已成为人人参加生产劳动的生气勃勃的学校和工厂区了。在这里,有着生产钢铁的钢铁厂和围绕着发展钢铁生产而建立的成群的工厂,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也有着密切结合各种专业而建立的化学工业体系、无线电工业体系、原子核工业体系,等等;还有着文、史系举办的铁工厂、木工厂等。这些工厂每天都进行正常的生产,为国家生产各种工业产品。
武汉大学大办工厂是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始的。到现在为止,全校已办起了一百四十多个工厂。在大办工厂中,作到了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强调大中小结合、土洋结合、专业和综合结合。由于充分发动了群众,绝大部分工厂从建厂到生产都是群众自己动手来作,没有向国家要钱,而且在生产中作到以厂养厂,不断扩大生产、革新技术,因此,使许多看来设备十分简陋的工厂已能生产出大量质量优良的产品,也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场所。
武汉大学师生通过短短两个多月的经常性生产劳动,思想面貌已有很大变化。过去轻视体力劳动,认为作一个普通劳动者太简单,是大材小用。现在通过劳动,体会到学会生产技能并不容易,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开始以能作一个工人而自豪。劳动态度的变化,使他们更加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一次,一个参加炼焦厂建厂的学生半夜醒来,发现天下雨了,他马上考虑到白天新建的炼焦炉会不会受损失,于是披起衣服就向工厂跑去,当他走近工厂,发现参加这个厂生产的同学不约而同都跑来了,他们想办法把炉子盖上后才兴奋地离开了工地。为了提前出铁、出焦,许多学生几乎日夜守候在炉旁,几天几夜不休息也不叫苦。
在学校大办工厂中,资产阶级专家最反对的理由之一,就是办工厂影响了教学质量,两个月的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论调。学生在业务知识上的收获,远远超过了过去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成绩。他们已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也学会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来发展理论。化学系过去四年级学生虽然学过了分析化学,但往往并不能分析什么矿物或工业产品,也不能解决生产问题,现在二年级学生通过两个多月劳动,不仅已掌握分析化学生产知识,而且从实践中验证了书本理论,发现有许多是教师东拼西凑抄来的,不能运用,他们已大胆地推翻了这些错误原理,而从生产中总结了一套理论,准备补充到教学中去,如对分析化学中滴定曲线、基准物质定义等原理,他们都有了新的发现和补充。参加炼焦厂生产劳动的学生,他们大胆地改用红砖建筑炼焦炉,解决了耐火砖供应不上的问题,并且从生产实践中推翻了资产阶级专家认为红砖不能耐高温的论点,保证炼焦炉能够正常地出焦,在理论上又有新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结合生产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物理系学过冶金学的学生,过去不会炼铁,对工厂生产过程也搞不清,最近,他们从办钢铁厂中,才真正掌握了这方面的生产知识,学会了炼铁。业务上另一个重大收获是改变了专业分工狭窄、知识不广泛的缺点,许多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学会了多种生产技能,也学到了广博的知识。
(附图片)
成都工学院化工系三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始以后参加了学院新建的水泥厂的装窑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