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用革命精神树立高产红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9-24
第5版()
专栏:

用革命精神树立高产红旗
本报评论员
全国耐火材料高产红旗,在重庆钢铁公司升起来了。他们在今年6月,把过去需要用六十到八十小时烧一窑粘土砖,缩短到九小时四十分。这一个创造使第二耐火材料车间,稍花一些投资,调整一下其他工序的设备,就可以将产量提高三倍,从而基本上解决了炼钢车间产量猛增三倍所需要的耐火砖。现在这面红旗越飘越鲜明,8、9月份,他们的先进窑又创造了七小时十分、六小时二十分的烧成纪录。这样的纪录在世界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面高产红旗所带来的经济意义是很大的。今年我们钢产量要翻一番,铁产量比钢还多得多,这就需要大批的耐火材料。依靠建设新厂解决这个问题,不但需要大量投资,而且时间也来不及。现在重钢出现了耐火材料高产红旗,如果把他们快速烧成的经验推广到全国,不要花很多投资,就可以把现有耐火材料厂的产量提高两倍到三倍。在今后设计上如果采用这个先进技术,就可以把用于耐火材料的投资,减少三分之二。大家可以看出,这是多么大的经济效果。
但是,应当指明,这面红旗的意义,决不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革命,它的出现推翻了世界公认的、行之多年的技术理论,创立了新的技术理论。过去,人们在烧制粘土砖时,都是受着一个升温曲线的支配。按照这条曲线生产,每一窑粘土砖最快需要三十小时以上,慢一些则需要九十小时以上。为什么不能把窑温迅速升到所需要的温度呢?因为书本上写着如果温度升得快了,砖坯的水分蒸发过快,就会使砖发生龟裂,变成废品。多少年来,烧耐火砖的人,一窑一窑地烧着,都把这个理论奉为“圣旨”,谁也不敢触动它。
大跃进的形势到来了,重庆钢铁公司的工人们都磨拳擦掌要大干一番。首先炼钢工人要把产量翻三番,这就引起耐火材料车间一番争论。耐火砖怎样跟上去呢?一部分技术人员主张买设备、建厂房,扩大生产。工人说,不行,这样花钱多又来不及,应当从改变升温曲线,缩短烧成时间上去想办法增加产量。技术人员查遍书本,找不到理论根据,反对工人的意见,工人反问技术人员:“难道我们只能永远抱着死规程不能改变?”工人们不管技术人员的反对,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大胆地试验起来。在试验过程中,虽然不断遭到一些技术人员的阻挠,但工人们却勇敢地把试验坚持下来。真理是在工人这方面,试验的结果,温度虽然迅速提高,但耐火砖却完好无损,一点也没有影响质量。于是旧的升温曲线破产了,新的升温曲线产生了。
这看来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冒险。人们掌握生产斗争规律的能力,是随着生产经验的丰富而逐渐提高的。当人们生产斗争经验还不十分丰富时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技术理论和公式,带有若干片面性也是必然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一些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技术理论被修正,甚至被推翻也是必然的。这是合乎辩证法的。重钢第二耐火材料车间的工人们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按着辩证法办事,他们不屈服于书本上的公式,敢于根据实践的经验,大胆地推翻旧的,创立新的。工人同志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过去由于思想解放不够,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思想解放了,奇迹出在他们手里,是很自然的。有人或许会奇怪:为什么有一些技术人员要坚决反对工人的创造呢?这也不奇怪。有一些技术人员,他们并不直接参加生产,十分缺乏生产实践的经验,只是凭书本上的公式和教条去指导生产,离开书本,他们就无所作为了,因此他们就想也不敢想书本上的公式是否合理,更谈不到去创造了。问题不在于他们开始反对,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放下技术人员的架子深入实践,参加生产,虚心向工人学习,锻炼成一个又红又专的技术人员。
现在全国钢铁的生产和基本建设正在大跃进,耐火材料供应不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全国的耐火材料工业,都应积极学习重钢第二耐火材料车间的经验,一个接一个地插上新的高产红旗。可以相信,只要认真地向这面红旗学习,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将登上世界技术的高峰,创造出更多的新纪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